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台州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
│ 指标10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
│ 指标类别 │环境质量                                │
├─────┼────────────────────────────────────┤
│ 指标解释 │指城市市区从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中取得的水中,其地表水水源水质达到《地表│
│     │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和地下水水源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
│     │B/T14848-1993》Ⅲ类标准的水量占取水总量的百分比。            │
│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是指各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量之和与各饮用水│
│     │源地取水量之和的比。监测应包括所有的正常供水的水源地(含地下水),不包括│
│     │备用水源和自备水源,各水源地的监测点位至少应在2个以上。同时还要进行有机 │
│     │污染物和重金属的监测,第一次进行全分析,检出项目要纳入环保部门的日常监测│
│     │。监测采用单因子评价法,一项不达标即为不达标              │
├─────┼────────────────────────────────────┤
│ 指标要求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建设 │
│     │规范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地的具体有关要求                  │
├─────┼────────────────────────────────────┤
│考核范围 │市区                                  │
├─────┼────────────────────────────────────┤
│ 考核重点 │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定及批复;一级保护区内围网、警示宣传标志、界桩设置情│
│     │况;一级保护区内不得新建、扩建与饮用水供水无关的设施;保护区内无直接排污│
│     │口、无植被人为破坏、无剧毒农药、过量化肥施用情况;有完善的饮用水源水质监│
│     │测体系;未发生污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事件等              │
├─────┼────────────────────────────────────┤
│ 存在问题 │1、长潭水库是我市的主要水源,上游和库区存在大量生产、生活污染,水质有富 │
│     │营养化趋势;2、上游水源涵养能力有待加强;3、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未围网  │
├─────┼────────────────────────────────────┤
│ 责任单位 │*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建设规划局、市农业局、市经委           │
├─────┼────────────────────────────────────┤
│ 实现措施 │1、实施生态移民;2、加快水库上游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有计划地营造人工湿地系│
│     │统,在上游水源入库地带设置净化湿地,种植芦苇等净化水体的植物,建设水源涵│
│     │养林;3、严格执行水源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及《台州市长潭水库饮用水源水质保护 │
│     │规划》;4、完成一级保护区围网建设;5、开展十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建│
│     │设                                   │
└─────┴────────────────────────────────────┘


┌─────┬────────────────────────────────────┐
│ 指标11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
│ 指标类别 │环境质量                                │
├─────┼────────────────────────────────────┤
│ 指标解释 │指城市市区地表水认证断面和近岸海域认证点位监测结果按相应水体功能标准衡量│
│     │,不同水环境功能水质达标率的平均值。市区无劣V类水体,按照城考的要求进行 │
│     │考核                                  │
├─────┼────────────────────────────────────┤
│ 指标要求 │100%,且市区内无劣Ⅴ类水体                       │
├─────┼────────────────────────────────────┤
│ 考核范围 │市区                                  │
├─────┼────────────────────────────────────┤
│ 存在问题 │1、认证点位未全部达标;2、市区内河水系尤其是金清水系有劣Ⅴ类水体,流经市│
│     │区河段发黑发臭;3、农业农村面源污染较重,治理难度大           │
├─────┼────────────────────────────────────┤
│ 责任范围 │*市水利局、市建设规划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经委   │
├─────┼────────────────────────────────────┤
│ 实现措施 │1、按照地表水功能区划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污染防治,加强污染源监测、实行污染 │
│     │物总量控制;2、加快河道整治,实施清淤、截污、疏浚、引清、污水治理、生态 │
│     │恢复;3、开展内河水系工业、三产、畜禽养殖污染源和重点村镇生活污染达标治 │
│     │理;4、加强农业面源和养殖污染治理;5、加快椒江、黄岩、路桥等城市污水处理│
│     │扩建工程建设和管网工程建设;6、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做到增产减污;7、加强规│
│     │模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                        │
└─────┴────────────────────────────────────┘


┌─────┬────────────────────────────────────┐
│ 指标12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
├─────┼────────────────────────────────────┤
│ 指标类别 │环境质量                                │
├─────┼────────────────────────────────────┤
│ 指标解释 │指城市建成区内经认证的环境噪声网格监测的等效声级的算术平均值      │
├─────┼────────────────────────────────────┤
│ 指标要求 │≤60dB(A)                                │
├─────┼────────────────────────────────────┤
│ 考核范围 │市区                                  │
├─────┼────────────────────────────────────┤
│ 存在问题 │1、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和生活水平提高,部分区域噪声值有提高趋势;2、交通噪│
│     │声、娱乐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成主要污染源;3、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   │
├─────┼────────────────────────────────────┤
│ 责任单位 │*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建设规划局、市工商局               │
├─────┼────────────────────────────────────┤
│ 实现措施 │1、继续贯彻《台州市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按功能区划定方案进行 │
│     │区域管理,保证各功能区噪声达标;2、市区再建环境噪声达标区,实施禁鸣、限 │
│     │制通行等降低交通噪声,控制城区内机动车流量,禁止鸣笛,禁止拖拉机等进入市│
│     │区;3、加强娱乐业、饮食业等第三产业噪声源的监督和管理;4、合理布局,新建│
│     │噪声源应远离居民住宅;5、加强建筑施工噪声管理              │
└─────┴────────────────────────────────────┘


┌─────┬────────────────────────────────────┐
│ 指标13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
├─────┼────────────────────────────────────┤
│ 指标类别 │环境质量                                │
├─────┼────────────────────────────────────┤
│ 指标解释 │指城市建成区内经认证的交通干线各路段监测数据,按其长度加权的等效声级平均│
│     │值                                   │
├─────┼────────────────────────────────────┤
│ 指标要求 │≤70dB(A)                                │
├─────┼────────────────────────────────────┤
│ 考核范围 │市区                                  │
├─────┼────────────────────────────────────┤
│ 存在问题 │1、随着机动车车保有量及交通量增加,噪声值不断升高;2、交通不畅,引起噪声│
│     │升高                                  │
├─────┼────────────────────────────────────┤
│ 责任单位 │*市公安局、市环保局                           │
├─────┼────────────────────────────────────┤
│ 实现措施 │1、加快交通设施建设,缓解交通压力;2、合理疏导交通;3、实施禁鸣、限制通 │
│     │行等降低交通噪声;4、主次干道的两侧防噪距离大于30米,在公路两旁设置公路 │
│     │声屏障和隔声廊;5、把机动车辆整车噪声和喇叭噪声的监测,列入机动车辆的年 │
│     │检项目,淘汰噪声超标车辆。改善道路路面环境;6、对城区中心区主干道、声环 │
│     │境敏感点较多的道路实行严格的交通噪声管制、建设噪声显示牌,建设声屏障、种│
│     │植绿化带等措施降低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
└─────┴────────────────────────────────────┘


┌─────┬────────────────────────────────────┐
│ 指标14 │受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                       │
├─────┼────────────────────────────────────┤
│ 指标类别 │环境建设                                │
├─────┼────────────────────────────────────┤
│ 指标解释 │受保护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是指城市地区(含所辖县及县级市)所拥有风景名胜│
│     │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占城市地区(含所辖县及县级市)国土面积的百│
│     │分比                                  │
├─────┼────────────────────────────────────┤
│ 指标要求 │≥10%                                  │
├─────┼────────────────────────────────────┤
│ 考核范围 │全市                                  │
├─────┼────────────────────────────────────┤
│ 存在问题 │1、自然保护区树种单一,易发病虫害;2、森林火灾多发,植被破坏      │
├─────┼────────────────────────────────────┤
│ 责任单位 │*市林业局、市建设规划局                         │
├─────┼────────────────────────────────────┤
│ 实现措施 │1、加快绿心旅游度假区、大陈岛等开发,增加风景名胜区;2、加快森林公园建设│
│     │;3、运用各种方法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有效恢复与重建,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封 │
│     │山育林,特别应注重封山育林的工作,并注意防火,制止乱砍乱伐;4、减少人为 │
│     │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5、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生物入侵,将 │
│     │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起来       │
└─────┴────────────────────────────────────┘


┌─────┬────────────────────────────────────┐
│ 指标15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
│ 指标类别 │环境建设                                │
├─────┼────────────────────────────────────┤
│ 指标解释 │指建成区内一切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建成区总│
│     │面积的百分比                              │
├─────┼────────────────────────────────────┤
│ 指标要求 │≥35%                                  │
├─────┼────────────────────────────────────┤
│ 考核范围 │建成区                                 │
├─────┼────────────────────────────────────┤
│ 存在问题 │1、城市绿地系统尚未建成,绿线尚未完全形成,未构建起能够起到良性生态调节 │
│     │作用的城市绿色廊道;2、三区绿化建设不平衡,城乡绿化水平有差距,人工林居 │
│     │多,树种单一,对病虫害抵抗能力差                    │
├─────┼────────────────────────────────────┤
│ 责任单位 │*市建设规划局、市林业局                         │
├─────┼────────────────────────────────────┤
│ 实现措施 │1、加快椒江、黄岩、路桥城市绿色通道和市区绿化建设;2、加强生态林建设,结│
│     │合城市水网密布的特点,以主要滨水绿色廊道为纽带,组织绿色体系,均衡分布在│
│     │现有的山林和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城市主干道和铁路两旁绿化│
│     │林带建设;3、做好沿江、沿海防护林建设,建设生态、经济、森林旅游景观三大 │
│     │效益兼佳的“综合型高效益沿海防护林体系”;4、在工业区与市区中心区之间建 │
│     │设绿色防护隔离带,近期重点加强浙江化工原料基地与市区之间的防护林建设;5 │
│     │、对所有关闭的采石场和黄岩铅锌矿进行种树复绿,对裸露地面进行人工复绿;6 │
│     │、合理抚育间伐等营林措施,有意识地培育针阔混交林,实行严格的护林政策,重│
│     │点保护天然阔叶林和古树名木,防止乱砍乱伐等行为             │
└─────┴────────────────────────────────────┘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