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6年度市政府直属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项目的通知

  二类目标
  1.明确幼儿教育基础地位,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规范和管理,引导民办幼儿园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努力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重点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努力提高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2006年,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87%。
  2.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四高四化"要求,继续提高"两高普九"的水平,努力争创省教育强县。做好有关基础工作,从2006年秋季入学开始,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重视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以及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2006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入学率、巩固率达99.9%和99.99%,初中入学率、巩固率达99.4%和99.85%以上,少数民族学生初升高比例力争达到82%,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在96%以上。
  3.着力建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办学档次。继续巩固高中教育快速发展的势头,加快从外延扩张向内涵优化转变,科研兴教,以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来提升学校的品牌、竞争力和群众满意度。2006年,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达89%,确保普职比1∶1的目标。
  4.加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积极构建学习型社会。加强高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扎实开展各类成人教育培训,不断拓宽学习领域,培养培训大批适用人才。2006年,全市预备劳动力培训10000人、"双证制"教育培训800人。
  5.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优化校长、教师队伍结构。继续推行以"校长竞争上岗,教师双向选择"为主体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组建中小学后备校长人才库,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增强培训绩效。2006年,全市教师学历合格率普通中小学达到94%、中等职业学校达到78%,其中25%的技能课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6.加快实施市区中小学新建、迁(扩)建工程建设。重点抓好丽中新建、职高迁建及学院附中扩建、丽水二中扩建等重点工程建设。
  市卫生局
 
 一类目标
  1.认真组织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管理和督导机制,组织2次全市性的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专项督导和检查。稳步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超过75%。开展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工作,体检率超过30%。
  2.积极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强化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在全市总结推广学校食堂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乡村集体聚餐申报备案和监管制度。加快推进重点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市本级创建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单位30家。
  二类目标
  1.继续深入实施结核病防治项目工作,DOTS(医务人员面视下短程督导化疗)覆盖率达100%,阳性病人发现率达70%。
  2.进一步规范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全市24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80%参加药品招标,招标药品采购量达到医院药品总采购量的80%。
  3.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农村健康教育示范点创建,建成健康教育示范点8个。
  4.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体系建设,建制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直报率达到90%。
  5.组织全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检查,得分率在85%以上的医院达到10个。
  6.成立市血液质控中心,加强血液质量监管,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无偿献血量占临床用血的比例达到95%以上。组织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落实人员、经费等保障措施。
  市文广出版局(体育局)
  一类目标
  1.开展新一轮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扩大农村广播电视覆盖有线通。全市新增29个乡镇、600个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新创建山花乡镇3个,省东海明珠乡镇2个,力争有1个县进入省级文化先进县行列。
  2.组团参加第十三届省运会。参加青少年部羽毛球、田径、跆拳道等11个项目及大众体育部保龄球、台球、围棋、象棋等12个项目的比赛和表演,争取青少年部金牌总数比上届增加2块,达到10枚以上,金牌总数排名比上届向前移一位。完成丽水体育中心室外训练场建设。在市区所有社区配设"全民健身路径"。
  二类目标
  1.加强文化工程建设。重点抓好《瓯江谣》创作,在完成剧本、音乐、舞美、服饰等创作的基础上,力争进入排练。积极协助市文明办抓好文化示范村、示范户建设。推荐一批民族民间艺术保护项目,争取2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省级保护名录。全年组织举办广场文艺演出10场。认真贯彻市绿谷文化建设的"六大举措",开展文化下乡大行动、群众歌咏大会、社区文艺会演、原创歌曲大赛、书画展等相关的文化活动。积极做好丽水文化中心项目的前期工作。
  2.抓好教体结合工作。继续做好业余训练和教体结合工作的考核,为选拔和输送更多的体育后备人才作出新贡献。组织青少年竞赛工作,举办全市青少年(含体传校、基校)体育比赛,组队参加全省青少年有关项目的体育比赛;抓好教练员业务培训,积极组织参加省体育局主办的业务培训,举办全市性群众体育活动2次,组队参加省级群体比赛3次。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体育场土地、政策处理等工作,争取主体工程年底前开工建设。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