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遵义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


  未来15年,我市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成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区域创新体系,科技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城市的平均水平以上,遵义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

  ⒈ 2006-2010年发展目标:初步建立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区域创新体系。科学普及取得明显成效,公众科学文化素养有所提高,科技创新氛围基本形成,科技人才队伍和科研机构得到较快发展;科技投入明显增长,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与共享机制基本形成,科技研发条件改善;企业开始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产学研合作日益紧密,在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实现新突破,获国家、省级科技成果和奖励数较大幅度增长,科技成果转化率、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率和资源利用率有较大提高;高新技术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化速度加快,高新技术及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主要指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3%,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R&D)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以上;财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拨款(原科技三项费)占财政支出(不含上级拨款)的比重达到2%,万人研究与发展科学家和工程师数达3.7;新建成3-5个省级工程(企业)技术中心,力争工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工业销售收入的10%以上;新建成2-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实现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开机率达60%以上;科技论文数量年均增长3%,引用率有明显提高,市级以上科技成果数量增长30%,达到240项,每年获20项左右省部级科技奖励,专利授权数达到20%的年增长率,新增专利820件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5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到45%;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15%,达到6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每年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长,从2005年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1%上升到16%,增加值达40亿元以上;军工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率达到45%左右。

  ⒉ 2011-2020年发展目标:公众科学文化素养有较大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高校和科研机构成为知识转化的平台;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民营科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成效明显;拥有一批服务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的科技服务机构,建成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区域创新体系。在若干关键技术领域取得较大进展,科技成果、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幅度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科技进步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作用显著增强,成为支撑和引领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综合实力达到全国同类城市平均水平以上,进入创新型城市行业。

  主要指标: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财政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在2.5%以上,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5%以上,万人研究与发展科学家和工程师数达到6;力争工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工业销售收入的2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到5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保持22%左右的增长率,达到300亿元左右,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7%左右;省级工程(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0个以上,省级重点实验室达到10个以上,力争建成5个较规范的“研究-开发-产业化”创新平台。

三、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战略目标,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需求和重大关键技术瓶颈,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开展合作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全力推进科技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2006-2010年主要任务

  加快建设具有遵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制定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积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企业技术创新“孵化器”平台、科技风险投融资平台、产学研结合平台等四大平台,大力实施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创新工程、科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工程、高层次科技人才建设工程等四大工程,认真开展50项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争取在一些重大领域取得新突破。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