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均衡教育工程
25、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高中段教育普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确保教育经费法定增长。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强力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抓好农村中小学专用教室规范化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新机制,建立省级优秀教师对口支援制度、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市学校挂职学习,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坚持扩张规模与提高质量并举的原则,以省、市示范性高中建设为重点,继续实施发展高中教育攻坚战,到201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26、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四大”建设需要,重点扶持1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0个示范性实训基地、10个示范性特色专业,整合主城区职业教育资源,2010年前规划建设适应我市支柱产业发展需要的邯郸市职业教育园区。各县(市、区)集中力量办好一所县级职教中心和一所依托本地工业园区的实训中心。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50万人次。2007年力争培训初、高中级技工和技师28000人。
27、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邯郸学院本科专业建设,力争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发展成为综合性本科院校;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完成扩建工程,发展成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层次和水平。整合全市教育资源,加强现有培训基地建设,鼓励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学院等在邯高校建立成人教育学院或成人教育基地,为成人提供多种多样可供选择的学习机会。依托邯郸广播电视大学,发挥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学院等普通高校教育资源和互联网络、电台、电视台、邮政、通讯等传媒优势,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强现代技术装备,完善支助学习系统。努力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体系。
28、完善贫困家庭学生救助机制,解决学生就学困难。严格执行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从2007年起,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市财政每年要列出专项资金,加大对中心城区贫困中小学生的资助力度,专款专用。建立新考录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机制,财政、民政、教育、团委、工委、工商联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统一组织协调资助工作,制定、规范救助办法,明确资助程序、标准、对象、确保贫困家庭的子女具有同样接受高等教育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