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金融生态尚未达到自我调节、自我优化的良性发展状态,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朝阳产业、经济亮点不多;二是社会信用环境较差,悬空、逃废金融债务还仍有发生;三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信用激励惩戒机制尚未建立;四是在维护金融债权的法律实施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金融债权还未能真正完全得到依法有效维护;五是中介机构发育程度较低,运作不规范,服务面不广,收费不合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六是政、银、企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七是金融机构自身服务意识、产品创新意识、产品开发能力不强。以上问题对我市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存在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两难局面。区域性金融、经济的不协调,导致大量资金外流。要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实现全市经济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是当务之急。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信用环境为基础、制度环境为保障、法治环境为根本,大力改善区域金融机构的微观外部环境,通过认真加强信用环境、市场环境、投资环境、服务环境和执法环境的建设,逐步达到金融实力不断增强,金融服务不断优化,金融投入不断增加,金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的局面,把我市建设成为金融秩序稳定、社会信用良好、资金规模大、资产质量优、经济效益好、对GDP贡献率高、综合竞争力强的金融生态区,实现经济金融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1、社会信用状况明显改善。加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诚信遵义”,使全社会诚信意识、企业信用水平和政府公信力显著提高,力争两年内完善覆盖全市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数据库;规模以上企业全面达到AA级以上信用等级;信用村镇创建面达到60%以上;全市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基本得到杜绝;国有商业银行对遵义的授信等级显著提高。
2、客户素质显著提高。市场主体自觉遵纪守法,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编制会计报表准确真实;中小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普遍提高,企业赢利能力、管理能力、抗风险能力、竞争能力和适应市场经营能力不断增强。
3、经济金融运行环境进一步优化。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协调配合,经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和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政、银、企关系进一步融洽,法制环境建设逐步完善,金融债权有效维护,金融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两年内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0%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