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盘水市人民政府2005年工作总结的通知
(市府发〔2006〕11号)
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
现将《六盘水市人民政府2005年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
二00六年三月三日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2005年工作总结
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
2005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全市各级政府各部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市委四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快则快,狠抓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较快、效益较好、协调性增强的良好态势。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07.93亿元,增长17.6%;财政总收入完成27.39亿元,增长4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23亿元,增长3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4.58亿元,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32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63元,增长11.4%。
一、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全面落实中央和省两个1号文件精神,继续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两减免三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全年免征农业税及附加3405万元,兑现种粮直接补贴和“两杂”良种补贴488万元。市级财政共安排农业专项资金3530万元,县、区也相应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实施粮食增产工程56.07万亩、优质粮食产业工程11.85万亩、马铃薯商品基地建设项目10.82万亩、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3.36万亩。加大了对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脱毒马铃薯等优良品种和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分带轮作多熟制等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了化肥淡储,保障了农用物资的有效供给。全年粮食总产量达77.86万吨,比上年增长2.7%。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力实施基本农田、“三小”水利、节水灌溉、水土保持、农村沼气、土地整治等基本农田建设,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业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完成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农田建设任务4.6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3.25万亩,新建水池、水窖5002个。完成了13846口农村沼气池建设任务,完成了122户茅草房改造。
(三)农业结构调整有所加快。稳定发展烤烟、油菜等传统经济作物。收购烤烟19.3万担,担均价达到396.12元,比上年提高了32.15元。全面实施《六盘水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开发规划》,大力发展蔬菜、马铃薯、经济林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全年完成经济作物种植面积78.05万亩,比上年增长7.6%。充分发挥畜牧业对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发展草食畜牧。加强了牛羊杂交改良、三元杂交猪生产,积极推广人工种草养畜、秸秆处理技术。扎实抓好盘县优质肉牛基地、水城县奶源基地、六枝特区优质肉猪基地、钟山区奶源基地建设。认真执行《
动物防疫法》和《
贵州省动物防疫条例》,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工作,全市未发生禽流感疫情。全年大牲畜存栏为50.18万头(匹),比上年增长4.2%;肉类总产量为10.24万吨,增长13.8%。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升至3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