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市府办发〔2006〕111号)
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
《六盘水市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2006年9月14日市人民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OO六年十一月十七日
六盘水市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于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全市卫生改革与发展,更好地为富民兴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回顾
(一)“十五”卫生计划指标基本实现
“十五”期间,是我市卫生事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综合反映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指标:平均期望寿命由2000年的66.5岁,到2005年提高到近68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由2000年的44.79‰和137.87/10万下降到2005年的33.36‰和114.31/10万。防病工作进一步加强,急性传染病得到有效的控制,积极做好非典型肺炎和人禽流感防治工作。
1.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十五”时期,全市卫生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中发〔1997〕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0〕16号)和相关配套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我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认真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加强卫生全行业管理,明确卫生事业补助政策,县以上医疗机构实行了药品收支两条线。加大了卫生资源结构调整力度;改革城镇卫生服务体系,完成了市医疗集团组建工作,加快发展民营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初步建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进展顺利,推行住院病人费用一日清单和病人选择医生;积极探索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激活了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运行机制,全面完成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
2.各项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
(1)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到“十五”期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43个,其中医疗机构28所,预防保健机构18个,乡镇卫生院97个,拥有病床6078张,社会办医5所和个体诊所434所,从业人员共1146人。全市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强化,基本形成了融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血液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公民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达到100%。
(2)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初级卫生保健取得新进展,四个县区均达到合格或基本合格标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2003年在7个乡开展试点工作基础上,2005年,国家试点在盘县实施,参加合作医疗农民人数达68万人。组织辖区内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33所乡镇卫生院,5年来,共培训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785人。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2005年为98%。
(3)预防保健工作成效明显。“十五”期间,全面加强了急性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病的防治,初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局面,基本建成了艾滋病监测网络。在四个县区实施了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现代结核病控制(DOTS)策略覆盖率达到100%。全市以乡为单位“四苗”报告接种率达85%以上,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全市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从2000年的250/10万下降至2005年的240/10万。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工作,完成了第一周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和世行贷款卫生项目,启动了第二周期降消项目,截止2005年底,全市已有8个县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和19个乡镇卫生院被评为爱婴医院(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