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完善科学施肥管理体系
(一)建立耕地质量数据库。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试行)》和《浙江省测土配方实施方案》的要求,综合考虑土壤类型、肥力水平、轮作制度、作物类型等因素,采用GPS定位和地块定位相结合方式,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和化验,全面开展耕地地力调查,掌握耕地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与施肥管理水平,尽快摸清主要土壤供肥性能,建立地力档案,为科学施肥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持。
(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根据不同土壤供肥性能,以优势作物及主导品种为研究对象,选择2-3种主要作物,在主要土壤类型按肥力水平的高中低进行田间肥料效应小区试验,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农作物需肥规律、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以及土壤氮磷钾、中微量元素丰缺指标。建立不同施肥分区主要作物的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确定作物合理施肥品种和数量,基肥、追肥分配比例,最佳施肥时期和追肥方法及施肥指标体系,为配方设计和施肥指导提供依据,逐步建立分区推荐施肥与同一单位内不同地块推荐施肥相结合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
(三)建立土壤肥料检测体系。检测体系建设是测土配方施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按照省里提出的“两年内初步建成以省级为龙头,市级为区域性节点,县级为基础网点,覆盖全省的土壤肥料检测体系”的要求,开展施肥效益监测,进一步加强土壤肥料检测体系建设,通过不断更新耕地质量基础数据,掌握不同耕地土壤肥力演变规律与施肥效益状况。
(四)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要利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加载测土配方施肥专用模块,建立耕地质量信息平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信息平台、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平台等。
四、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合力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市里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农业、质量技监、工商、环保、财政、林业、国土、科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实施。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农户参与”的工作合力,扎实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肥料使用的技术指导,会同环保部门建立土壤地力监测制度和土壤环境污染监测制度,定期对土壤地力和环境质量变化状况、发展趋势进行监测和评价,定期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同时不定期地向社会发布,实现对土壤质量的动态管理。农业、质量技监、工商等部门要根据《
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大执法力度,组织进行肥料市场专项整治,强化市场监管,特别在春耕备耕、夏种秋播等关键时期,要重点对复混肥料、微生物肥料、叶面肥料进行质量监督抽查,对未经国家和省登记及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有不良影响的肥料一律不生产、不监制、不宣传、不推广。财政部门要安排必需的工作经费,保障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配方肥生产企业的监管,建立配方肥质量追溯管理制度,确保农业用上安全肥,农民用上放心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