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农产品源头污染的治理。以实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重点,深入开展“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加大对农药、兽药和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打假力度,深入开展农产品生长环境、生产过程治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对生产投入品残留超标和使用违禁物品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集中整治。
2、深入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的清理整顿。加大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力度,特别是对28类食品的市场准入要实行重点监控;进一步整治小企业、小作坊,加强对暂未取得生产许可资格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推进资源整合;继续开展生产加工企业分类监管、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管理,打击黑窝点和以非食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等制假售假违法行为。
3、切实整顿规范食品流通市场秩序。认真组织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控制批发源头并将监管重心下移,加强对市场食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和监控,加大打假力度;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关,实行“问题食品”退市召回制度;重点加强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区域和重大节日期间的专项执法检查,严格规范食品经营行为。
4、大力加强餐饮消费环节的专项整治。加快推进餐饮服务业和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加强食品卫生检验检测、食源性疾病监测预防工作,尤其是对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餐饮安全要严加监控;切实做好学校、建筑工地、工业园区食堂、农家乐旅游点餐饮和小餐馆的卫生监管,全面推行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原料进货溯源制度;强化对餐饮环节食品添加剂、饮用水使用安全监管,有效防控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5、切实加强生猪屠宰行业监管。强化生猪屠宰监管和检验检疫工作,严厉查处私屠滥宰和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的不法行为。
6、进一步整顿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重点打击地下无证生产、经营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行为,坚持开展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GMP、GSP飞行检查,严厉查处各种制售假劣药械案件,不断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三、强化技术监督,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食品检验检测的投入,不断改善装备条件,逐步建立“科学、权威、高效、统一”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今年中心城区要继续组织开展对米、小麦粉、油、酱油、肉、桶装水、蔬菜等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大宗食品的评价性抽验工作,各县(市、区)要在县城集贸市场全面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快检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建立农畜产品检测中心,使食品安全“防患于未然”。同时,相关部门还要认真开展好食品入市检测、卫生指标和质量标准执行情况检测等监督性抽验工作,逐步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评估和预警体系;各地要制定和完善预警方案,及时出台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操作手册,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宣传,精心组织好突发事件的应急演习演练,强化信息报告与发布制度,不断提高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一旦有事故发生,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处理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