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动各方积极性,兼顾各方利益,积极稳妥地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探索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模式和办法。财政、金融和农业等部门要加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组织协调和统筹,结合我市特点,选择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域,以特色农业、效益农业为重点,确定试点的险种和地区。财政部门要研究制定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办法。试点所在县、乡政府要做好政策引导和宣传推动,为试点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承担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任务的保险机构,要在险种开发、技术力量配备、承保效率等方面加强力量,发挥专业技术和服务等优势,做好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总结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寻求通过商业保险提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的有效途径。对于被征地农民和移民,在本人自愿的条件下,可办理储蓄式养老保险,促进其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目标的实现。
2、总结推广试点经验,促进农业保险发展。财政、金融和农业等部门要做好农业保险试点的总结推广工作。积极引导农民投保,协调各方关系,促进农业保险发展。财政及相关部门要研究建立灾后财政直接救济和农业保险补偿“两条腿走路”的新模式,完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提高全市农业抗巨灾能力。各地要按照国家政策,积极探索发展相互制、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积极探索以农业产业化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中的作用。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和地方特点,不断拓展保险服务范围,创新业务品种,开办符合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和适应农村地区风险实际与收入水平的农业保险产品,如果品种植、果菜大棚、养殖等农业保险,充分发挥保险的防灾防损功能,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经济保障。赣南脐橙是全省农业十大优势产业和二十个重点扶持品牌之首,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必须加大力度推广脐橙保险。
3、积极探索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有效方式,充分发挥保险公司在网络、技术、人员、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健康发展。努力发展适合农村、农民自愿的各类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切实提高保障水平。发展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有效的意外风险保障,鼓励发展村干部养老保险。
4、推进农业再保险发展,建立风险转移机制,提高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保障能力。在鼓励农业保险发展的同时,支持农业再保险业务发展,建立农业保险风险转移机制,通过再保险赔付和保险公司(集团)联合赔付,提高对农村经济的社会保障能力,有效提高农业经济灾后恢复生产的能力,增强农村经济对农业保险的依赖程度,反向促进农民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密切农民与农业保险的关系,使农村经济与农业保险形成良性循环。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