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继续贯彻“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深化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林地、林木市场化流转,积极探索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和集体资产管理、农房产权登记等改革,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活力。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强化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建立便民高效的办事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强村集体服务能力。逐步化解乡村债务。建立健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机制,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完成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任务。
四、着力推进新型城市化
强化规划引导,促进区域融合。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按照“统筹城乡、彰显特色、促进融合”的要求,加快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围绕“两江一河两轴两环”布局和“山水园林”、“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完成衢州城市总体形象设计。统筹安排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加快培育“一个中心、四个县城”为主体的浙西城市群。完善城际交通体系,加快市县干线公路畅通工程建设,重点抓好黄衢南高速公路、衢常铁路、衢江航道建设和一批国省道改造;完善城乡公交场站建设,积极推进市域公交一体化。
优化建设时序,突出开发重点。坚持市区一盘棋,加强规划和时序调控,整合要素资源,确保科学有序开发。突出西区重点,用地指标、公建项目等资源继续向西区倾斜,加快西区核心区及沿白云大道商务街区开发,加快公建项目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营造热点,展现形象;加快山海协作中心、交通中专、五星级酒店、精品商场等项目建设,深化商务大厦、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继续推进衢江新区建设,逐步完善功能,提升产业服务能力。
强化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城市道路、供水、排污、环卫、防洪等设施配套,完成民航大道和衢化路公铁立交等工程,加快供水、排污管网改造和防洪设施建设,启动南街、广盈街和斗潭桥改造,做好中立交、东立交、礼贤街改造和城东污水厂建设的前期工作。深入推进以“创卫”、“创园”为重点的“五城联创”,充分发挥市民主体作用,着力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强化综合执法,加快拆迁地块复建,加快“城中村”改造和社区“四化”建设,稳妥推进“村改居”工作。
发展现代服务业,繁荣城市经济。加快发展旅游业,充分发挥“文化、生态、边际”特色,做好“休闲衢州、观光四省”文章;推进区域协作和资源整合,加大对珠三角等新客源地促销力度,办好“华东旅交会”和“浙江旅游山水节”;加快旅游集散中心等重点设施和烂柯山等景点、景区建设,加强旅游商品开发,规范提升“农家乐”等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力争接待国内外游客增长20%、旅游总收入增长21%以上。加快发展物流业,精心实施综合物流中心规划,加快浙西粮油物流中心、省储备粮库、“无水港”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改造提升一批特色专业市场,加快培育四省边际现代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优化网点布局,提升商贸业态,推行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形成现代流通格局。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完善外贸扶持政策,鼓励优势出口产业、企业加快发展;更加重视进口工作,鼓励增加能源、原材料和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进口;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科学调控房地产开发规模,着力优化结构,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大对建筑业培育力度,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引导建筑企业提升素质、走出衢州、加快发展。继续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会展、中介、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