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超过13.5%;市级以上工业名牌产品、著(驰)名商标产品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的达75%以上,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销售收入的50%以上;全市出口企业在境外注册商标达100件以上。
--培育和发展不少于60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制造业产品品牌,一定数量的农产品品牌和服务业品牌,农产品商标、服务商标及证明商标得到广泛注册和使用,恢复和发展一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农产品传统品牌。
--总体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国家、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主要工业产品质量指数稳定在95以上。
--初步形成功能较为完善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成一批适应我市产业发展的检测中心、标准和信息中心、咨询服务中心、企业产品研发中心。
三、工作重点
(四)加快制造业品牌建设。围绕“410”产业,加大力度培育发展制造业品牌,按照我市产业结构和新型工业化要求,优先培育和提升先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品牌产品。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抓好氟硅新材料、工程装备、高档特种纸、食品加工等品牌的培育工作,使我市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跃上新台阶。
(五)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345”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注重发挥地方特色,巩固提高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农业新产品开发,培育一批国家级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批农产品品牌基地,重点在柑桔、畜禽、茶叶、蜂产品、食用菌、蔬菜瓜果、水产、特色养殖等行业取得新的突破;鼓励农业企业积极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证明商标,开展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国外认证机构的产品质量认证,统一打造“生态衢州”品牌,加强规范使用和管理,拓展国内外市场。
(六)打造服务业品牌。积极推进服务业连锁化、品牌化经营,采用先进技术和服务标准,创新服务产品,促进规模经营,提高竞争能力。重点在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旅游会展、职业教育、信息服务、检验检测等服务业领域,打造城市服务业品牌。
(七)推进区域品牌建设。充分利用产业集群效应为品牌建设带来的有利条件,提升块状经济优势,打造区域品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和龙头企业的作用,联合注册集体商标、市场服务商标等,创建区域性的集体品牌,打造专业品牌基地。积极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争取特色产业列入发展规划、生产基地命名等,发挥区域品牌在整合资源、吸引外来投资等方面的优势,形成规模效应,增强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大企业竞争的实力,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