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工程
建设和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监察信息系统,实现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以及市安委会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整合全市现有资源,制定统一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管理规范、技术规范和软件开发规范。建设由19个县(市、区)、38个市安委会成员单位节点的安全生产信息普密专网;建设完善1个市级、19个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局域网和政府网站;建设市、县二级安全生产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基于WEB、GIS的市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化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市内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动态监控系统和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与指挥调度系统;建设与安全生产信息普密专网相联接的高危行业、重点监控企业的动态监测、监控系统。建设道路交通、建筑、农机安全综合管理系统。
(五)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设施及装备建设工程
配置与完善市、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机构安全监察专用执法车辆、现场安全条件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检查仪器仪表、事故调查取证分析设备、安全监管监察人员个体防护装备和办公设备。建设完善道路交通、建筑、农机安全监管机构的基础设施。
(六)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
建设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19个县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完善市、县两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完善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水上交通、铁路、民航、核工业、旅游、电力、特种设备、医疗救护等市级专业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市矿山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全市安全生产应急通信系统;建立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综合培训演练基地。
(七)科技创新和技术示范工程
开展煤矿重大灾害防治、非煤矿山典型灾害预防与控制、危险化学品监测预警及事故应急处置、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预警、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重大事故调查分析与仿真、特种设备完整性管理与风险检验、重大地下工程事故演化及安全保障、重大事故应急管理、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安全生产基础理论与重大事故灾害机理等科技创新工程。建设煤矿瓦斯综合防治和矿山安全监测及信息化、重大危险源监控、石油化工设备完整性管理、交通运输安全监控和城市主要生命线安全保障等安全技术示范工程。
(八)政策、标准及安全文化建设工程
研究制定安全生产相关的地方性政策和技术标准规范。通过建设安全知识展览馆、仿真模拟体验馆、影视教育馆和图书资料馆等,构建地方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实施以“保护生命、平安出行”为主题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上开办安全栏目,普及安全知识。建设若干安全社区,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载体,全面推动安全文化建设和普及。采用歌舞、小品、放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方式,促进安全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普及安全文化,编写相关人员通俗读本、培训大纲、考核标准、教材和考试题库等。强化安全文化交流,不定期开展安全文化论坛、安全生产有奖征文等活动,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对上述重点工程的实施,凡涉及有关主管部门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重点工程实施前,要根据本规划编制项目专项规划,提出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进度安排,以及资金筹措方案,确保《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