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育局关于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情况报告的通知


  5、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县、区能根据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不断创新办学思路,制定具体工作措施,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一是依法治教,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通过“依法治流、责任控流、救助堵流、教改防流”等控流防辍措施,有效控制了全区适龄儿童少年的失学和辍学,较好地巩固了“普九”成果。到2005年,儿童、少年入学率、辍学率基本上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内。二是大力发展幼儿教育,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县(区)都相继出台了社会力量办学的有关政策,对各职能部门提出了明确的具体职责和要求,促进了全市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三是坚持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出发,就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新的起色。

  二、存在问题

  1、“三统”还没有完全到位。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除渝水区只实行了教师工资统发、教师队伍统管外,分宜县、仙女湖区、经济开发区“三统”均没有到位。一是全市所有农村学校经费管理没有实行由县级财政统管,仍由乡镇财政管理;教育经费投入仅能保持教学正常运转,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没有达到高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比例的1.5%。有的乡镇仍然没有将生均公用经费按时拨付到位。二是教师工资虽然按时足额发放,但没有按照国务院《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规定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要上收到县集中管理”、“由县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和标准,统一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的要求,仍然是由乡镇统发。三是教师队伍管理,分宜县、仙女湖、经济开发区教师调配和农村中小学副科级以下校长的任免都还没由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四是教育督导监管机制没有完全落实,分宜县没有成立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渝水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没有人员编制。

  2、办学条件距国家规定标准差距较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是生均校园面积和生均校舍面积不达标,从抽查的学校看,有近50%的不达标,使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不能正常装备。二是大部分学校无音、体、美、科技活动、劳动技术专用教室和相关教学设施;音体美卫劳器材配备严重不足,与新课改配套的理化生实验仪器严重短缺,

  3、农村教师队伍现状令人担忧。一是教师年龄结构出现“断层”现象。因教师超编,近几年县、区没有补充新教师,督导所到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普遍偏大,30岁以下的几乎没有。二是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历史、地理等学科合格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上岗培训制度不落实。因为新课改和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得不到落实,有的校长未经培训就上岗。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