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科技开发园区建设。加强工业园区、鄱阳湖水产科技园、民营科技园、星火有机硅工业园的创新基地建设,为创新提供优良的区域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群化,形成创新的密集区。依托高新区建立民营科技园,引入市场机制,实行民建、民管、民营。通过提供综合配套服务,孵化和集聚民营科技企业,引导民营科技企业走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建设。
3、五大科技专项
粮食丰产科技专项
针对赣北生态区域特点和水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开展水稻持续丰产、平衡增产、无公害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及持续增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大力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水稻向模式化、标准化、轻型化方向发展,实现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
星火富民科技专项
针对农民增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加强农业科技园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强力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科技致富能力,挖掘农业发展潜力,拓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空间,开辟城镇就业渠道,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
新材料专项
立足市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有机硅、有色金属等新材料高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为重点,坚持环境友好,资源高效利用、国际一体化制造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十一五”期间逐步实现我市新材料领域科技的新跨越,促进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化、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进而推动我市新材料工业快速、持续、全面发展。
制造业信息化专项
全面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制造业支柱行业,提升大型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数字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新型制造业企业,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建设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型工业体系。
山江湖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专项
按照“综合性、开放性和先导性”的特点,着眼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系统研究与经济快速增长相适应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宏观发展战略、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开展不同区域生态系统退化的修复与重建技术体系研究及试验示范;以小流域为单元,结合社区发展,开展综合治理实验示范,同时,开展对国外循环经济关键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和试点示范。
五、重大措施和主要对策
(一)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1、切实加强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通力协作,开创科技进步新局面。充分认识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精神,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加强对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的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完善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加强对科技工作的考核,通力协作,开创科技进步新局面。
2、设立市级学科与学术带头人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以培养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科技人才为目标,选择我市拔尖的中青年科技人才,进行强力资助和扶持。
3、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科技人才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建立政府调控和市场作用相结合的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充分保证用人单位的自主权,鼓励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开发部门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自主聘用各类科技人才,并提供相应的待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人才需求与人才现实规模和结构的动态平衡与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