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九江市“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的通知

  2、科技计划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科技保证。按照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原则,围绕全市经济建设的重点和关键问题,“十五”期间,有选择地组织实施了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05项,科技三项经费投入达3237.8万元,比“九五”期间增长95.81%。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62项,争取三项经费990万元;省级科技项目259项,争取三项经费927.3万元。实现了国家“863”高科技计划零的突破。科技计划重点支持了国家星火有机硅产业基地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力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等七大领域的攻关。
  3、围绕大开放主战略,拓宽了科技合作与交流新空间。“十五”期间,继续保持了市校科技合作的良好势头,目前,已有103家市属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仅2005年我市就接收清华大学19名博士研究生来九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科研攻关。新开辟了市科技合作与交流渠道。分别与浙江省宁波、温州两市建立了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五年来,先后组织了二十余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星火计划项目参加了深圳高交会、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和东盟博览会,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开放的科技工作格局。
  4、着力突出大工业,呈现了高新技术产业强劲发展的新势头。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我市传统工业的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的整体技术水平有所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得到改善。至2005年底,通过省科技厅认定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达18家,占全省总数的14.4%。一方面,瞄准国家科技产业政策,以有机硅、汽车和3T光电等重大项目为重点,发展强势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推广以CAD为代表的单元技术和以CIMS为代表的集成技术。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20.17亿元,利润1.01亿元,上交税收1.017亿元,与“九五”期末的2000年相比,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和技、工、贸总收入三个成倍增长。
  5、农业科技成效显著,开创了科技服务“三农”新局面。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学科比较完备,功能相对健全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业科技开发与服务功能逐步增强。九江农业科技在诸多领域已处在全省领先水平,部分领域进入了全国先进行列,全市科技兴农、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村经济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星火计划”,起到了调整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作用,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6、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和专利技术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十五”期间,全市新认定民营科技企业35家,使我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70家,资产总额达77546万元。专利技术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005年全市我市专利申请量达160件,较“九五”期末的2000年增长360%。
  (三)存在问题
  “十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贮备少,尚未真正形成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群。全市科技力量比较薄弱,在前瞻性、交叉性的高新领域更是如此。
  2、科技体制与运行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工作滞后。市属独立科研机构大多数还是原有的运行模式,普遍存在底子薄、基础弱、设备旧、手段差、人才匮乏等问题。
  3、科技投入总量小,强度弱。“十五”期间,我市科技三项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平均为0.18%,和周边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4、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意识不强。主动寻求企业发展上的突破与创新积极性不高。民营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着风险承担能力差的问题。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