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合肥市委办公厅、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五年规划》的通知

  9、深入推进“创争”活动,加强职工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制定创建学习型班组评估办法、培育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型职工典型等多种措施,在全市职工中普及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新理念。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类职工学校、培训机构等阵地,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职工的职业技能。力争每年完成职业培训人数10万人次,其中中高层次职业培训比例达到50%以上。以开展“当好主力军,推动新跨越,和谐建小康”十一五职工创新工程,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技术革新、岗位练兵、合理化建议、发明创造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激发职工创新精神,增强职工创新能力。
  10、组织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努力提高职工的健康体能素质。成立合肥市职工文体协会,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推进职工文化建设。依托职工文体活动阵地,广泛开展健康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寓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职工文化娱乐活动和体育健身活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职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体魄,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快节奏和工作的高效率。重点打造好每两年一次的职工文化艺术节和职工运动会。

  四、组织领导和工作措施
  11、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素质提升工程摆上重要位置。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坚持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牵头、各方配合。为加强领导,成立市职工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职责是:制定实施方案,布置行动计划,协调联动进度,提供经验服务,检查落实情况,表彰先进典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总工会,承担日常工作。各县区和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组织协调,落实责任措施。
  12、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推进的良好态势。加强职工教育培训阵地建设,挖掘市职工大学、市职工技协、市工人文化宫和县、区及企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阵地的潜力,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工会与相关职能部门及各类高等院校、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培训中心的合作,为职工参加学习培训创造有利条件,形成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社会化推进的良好态势。
  13、健全完善制度,建立素质提升工作的长效机制。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制订完善奖励办法,落实相关待遇,建立职业技能、劳动贡献与物质利益、社会荣誉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定期对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14、加强检查监督,依法维护职工接受教育的权利。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推动所有企业都能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财政部、全国总工会等11部委《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要求安排职工教育经费。职工培训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并向一线职工教育培训倾斜。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