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突出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居住环境。 在泰城2005年启动旧住宅区和背街小巷整治的基础上,2006年完成工作量的70%,2007年完成整治任务。各地也要制定改造方案,确定类别、范围、时序、内容和标准,分期实施。开展旧城区和城中村整治改造,要按照政府组织、政策扶持、分级负责、市场运作的原则进行。一是进行旧居住区整治,对规划予以保留的旧居住区,要拆除违章搭建,清理乱堆杂物,清除卫生死角,完善环卫设施,整修道路、建筑立面,建立健全社区管理机构,完善保安、保洁、保绿和社区服务中心运行管理机制,实行居民自我管理,创建良好的秩序,保证设施正常运行。二是进行背街小巷整治对一时难以彻底改造的区域,实行背街小巷整治,按照“路平、灯亮、管道通”的标准整治。三是城中村改造,按照规划一步到位,改造分期实施的原则, 2010年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
(三)整治城乡环境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职责,强化监督。城市市区和县城要强化生活垃圾处理场、建筑垃圾处置场、垃圾中转站和公共厕所的建设,变生活垃圾简易填埋为卫生填埋或综合处理,建筑垃圾集中堆放处置,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定点收集,逐步取缔露天垃圾方箱,公厕服务半径不大于500米,规划定点建设一批公厕或开放沿街单位的厕所,2006年全面启动,2007年完成。2006年完成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建筑垃圾处置场的建设,完善环境卫生管理体制,达到市、区、办事处、社区共同管理,各负其责,全面覆盖泰城环境卫生工作,不留死角,实现无缝隙管理,2007年完成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进入正常管理。重点镇和中心镇也要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场,达到卫生填埋标准,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改变随意随地处理生活垃圾的做法,彻底改善城乡环境。
(四)加快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优化城乡经济发展环境。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和人口快速集聚,城镇基础设施总量不足,下一步突出抓好城镇道路、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停车场、集贸市场的建设。重点镇和中心镇要做好污水处理规划,做到生活区集中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业污水单独处理。加大市政设施管理力度,严格控制挖掘城市道路,清理占道经营,占道停车行为,清除占压管线的违法建筑。
(五)加快城乡环境绿化,提升绿化质量。 突出抓好植物园、森林公园、体育公园和防护林建设,重点镇和中心镇要建设公共绿地,提高绿化覆盖率,完善绿地系统规划。泰城在2005年绿地面积50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2007年增加到900万平方米,争创国家园林城市。肥城市要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宁阳、东平要积极争创省级园林县城。在管理上,2006年要实施绿线管制和绿色图章制度,进一步增强管理的力度。交通干线要加快绿色通道建设,不断完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铁路两侧的绿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