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大力度,做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普及。农村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宣传力度不够,群众防灾意识不强,一直是我区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今年要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使广大农村群众了解掌握自己身边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有什么危险性、如何进行建房选址、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防治地质灾害以及地质灾害险情发生的前兆信息和发生时应该如何应对等;要使乡镇、村干部懂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以及如何指导村民在汛期进行防灾避灾等,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各级政府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既要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使群众树立公共安全意识和减灾意识,又要普及减灾知识,提高公众的避险、自救、互救能力。与此同时,要努力把制定救灾应急预案工作延伸到乡镇、村屯,使每个乡镇、村屯的群众了解本居住区面临的险情,掌握避险措施,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能力。
(五)提高素质,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的综合能力。提高人员素质是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各级政府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部门,要结合当前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建设的活动,加强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做好协调、监督工作。既要积极工作避免地质灾害和减少损失,又要依法行政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各地地质环境监测站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技术服务机构,要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特别是要补充基层监测站的人员和设备,提高其快速调查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能力,为决策部门提供可靠依据。群众自治组织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力量,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培训,特别是对责任人、监测人员的培训,不断增强责任心和提高监测预警的能力,调动基层群众参与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和支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六)抓好监测预警,提高预报水平。各地要继续抓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探索更为先进的预报方法,提高预报精确度,有的放矢地部署群测群防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通过电视、电话、传真、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及时将防灾信息发送至基层防灾责任单位和有关人员,以便迅速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要加强专业监测,对危害大的隐患点,各地要在查实的基础上,及时向同级政府报告,并创造条件主动治理或实施专业监测。对已设立的专业监测点,要认真检查监测设备是否完好,信息资料传输是否畅通,分析监测是否到位、及时,确保专业监测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努力减少群死群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