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积极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要把知识产权的拥有和保护情况作为申报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项目立项、科技进步奖评审、职称评定的重要条件。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科技计划管理的全过程,在科技项目申报、合同签订、评估验收、科技进步奖评审等各阶段,强化知识产权管理,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在科技项目立项前,要进行专利文献检索和知识产权分析。对能够申请专利的科技成果在成果鉴定和发表论文前要先申报专利,适合向国外申请专利的,要及时申请国外专利。
(四)鼓励中小学生开展发明创造。对获得专利权的考生,根据获得专利的种类和数量,在中考时给予加分奖励。对获得专利较多的高中生,高考时向有关院校积极推荐。
(五)落实职务发明专利“一奖两酬”政策。被授予专利权的企事业单位要给予发明人奖金,并从实施专利所得税后利润、许可转让专利使用费纳税后提取一定比例给予发明人报酬。
五、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
(一)建立知识产权联合执法机制。知识产权执法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相互合作,密切配合,逐步建立“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的行政执法机制,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及时查处知识产权违法案件,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要通过联合执法及时查处;对涉及知识产权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侵权举报制度和重大案件报告制度,适时公布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二)建立涉外知识产权应对机制。海关、外经贸和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做好涉外知识产权工作的协调与管理,保护企业在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的合法权益,保障经济安全。严格执行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措施,加强进出口贸易中知识产权审查备案制度。帮助和指导企业应对知识产权争端,密切关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动态,针对我市企业出口产品在出口国的知识产权法律状况,加强跟踪分析,防范侵权风险,保护出口市场。
(三)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充实执法人员,强化业务培训,形成一支数量足、素质高、廉洁高效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队伍。落实执法经费,完善执法装备,改善执法条件,保障执法活动的顺利开展。
六、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要结合普法计划的实施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利用各种渠道和形式,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宣传活动。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教育。司法、党校、人事部门要把知识产权纳入普法教育、干部培训和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