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综合监管和宏观调控为目标,以提高应用水平为重点,以电子政务为切入点,带动莱芜信息化发展。工作重点:
1.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完成全市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在内网上延伸公文交换系统,构建政府机关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实现政府办公的数字化、网络化。在外网上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审批平台,为党政部门的对外业务系统提供网络、信息、安全等支撑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支撑服务。
2.基础数据库建设。围绕政府部门主要业务,建立支持管理决策、业务工作和公共服务的各类数据库。重点建立政府基本信息数据库、政府业务运行数据库、空间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及覆盖农业、资源、环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交通、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公益性信息资源数据库。
3.整合服务热线。结合现有的公用事业、投诉监督、监理执法等多种市民呼叫援助渠道,形成便捷、畅通、响应及时的与政府信息咨询有机结合的市民综合服务热线;开通市长热线,方便百姓与政府间的交流,让政府了解百姓的心声。
4.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从政务公开、交流互动、网上办事和便民服务四个方面功能进一步完善开发政府门户网站,整合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进一步健全信息维护机制;进一步做好网站安全保密工作。
5.完善“金”字工程。加强“金保”、“金关”、“金税”、“金财”、“金盾”工程建设,推进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基本建立起“诚信莱芜”信用信息数据库。
6.促进科教文卫领域信息化。建设莱芜教育信息网络、莱芜数字图书馆;推进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善全市疫情监测防治、医疗卫生信息、医药食品检疫防疫等信息系统,推进远程医疗的运用。
远景目标:到2010年,所有市直部门、各区及区直部门、乡镇(办事处)及事业单位全部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化,100%的政府非涉密文件和信息可通过网络查询,60%的行政审批事项可通过网络办理;实现校校互通,全市所有学校全部接入教育城域网,80%的学校建成校园网;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基本建立起社会保障综合服务网络系统。
(二)企业信息化工程
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突出实施设计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企业管理数字化,推广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工作重点:
1.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通过大力实施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MIS)等设计数字化技术,财务管理、进销存管理、客户资源管理CRM、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等管理数字化技术,生产装备、生产过程数字化技术,打造一批数字化企业,全面提升我市制造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