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的意见


  (二)建设气象信息共享工程,提高气象资料处理能力。我市气象主管机构要根据气象灾害防御需要,依托国家气象局高性能计算机应用中心、省气象信息网络共享平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市、县、镇三级气象信息采集和传输网络平台,建设全市统一的气象通信和信息存储、分发系统,建立本地和与周边省、市气象信息交换的共享平台。气象部门充分发挥气象信息网络资源优势,负责气象观测数据共享的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气象信息平台,实现气象、水文、地质、环境、生态等多方面数据信息交换与共享,为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等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建设气象预报预测工程,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能力。以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为核心,建立多时效、无缝隙的气象预报预警系统,提高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加强卫星、雷达、自动气象站和闪电定位探测资料的综合应用,加强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建设,不断提高预报预测的精细化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短时临近强对流天气、台风、水库及流域面雨量、地质灾害、城市气象、生态气象、城市与森林火险等预报服务实时业务系统,开展对重大气象灾害评估的研究。市科技部门要支持气象部门加大对影响我市的气象灾害发生机理、预测和防御等科学技术研究,为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能力提供科技支撑。

  (四)建设公共气象服务工程,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主要做好以下9项工作:

  1、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气象部门加快公共气象服务现代化建设,加强为农村、社区、企业的气象服务。气象、广电、信息产业、通讯管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健全以气象警报、广播、电视、12121电话、报刊、手机短信、互联网、电子显示屏等为传播媒介的气象信息服务渠道,扩大气象信息的公众覆盖面,确保气象信息及时广泛传递。广播、电视要及时插播重要气象信息和气象灾害防御指引,各级电视台要在所属电视频道及时显示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2、加强防汛抗旱气象服务。气象部门要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努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警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造成的损失。要完善干旱观测网,在全市各县(市、区)布设加密土壤水分观测点和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实现对干旱的实时监测和预测预警。

  3、做好地质灾害气象服务。气象部门要与国土资源等部门加强合作,开展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进一步提高气象在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防治中的服务水平。建设“肇庆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和重点防范地区建立自动气象监测网,有效提高防御暴雨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能力。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