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报告的信息包括以下要素: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已造成的后果、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
(三)信息报告方式:
1、各地、各部门通过应急平台向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应急办)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信息可采用文字、图像(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紧急情况下,可先通过电话口头报告,再书面报告。涉密信息按相关规定报送。
2、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过程中,现场指挥机构负责人或授权专人要与市应急办保持密切联络,并设专职信息员,负责信息的收集、汇总,及时、主动报告有关情况。处置重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应与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保持密切联系;其中处置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还应与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保持密切联系。
3、突发公共事件涉及港澳台侨、外籍人员,或影响到境外,需要向有关国家、地区、国际机构通报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四)信息报告程序和时限:
1、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有关县区、有关部门要立即核实,并即时如实向市政府报告,其中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和敏感事件信息的报告最迟不得超过事件发生后2小时。在上报市政府的同时,要将情况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可能受事件影响的地区,并要及时续报事态进展情况,保证信息报送的连续性。
对个别因情况特殊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向市政府报告的突发公共事件,有关县区、有关部门要在接报后1小时内上报市政府,并说明具体原因。
2、市应急办在接到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后,要立即向市政府报告,依次报有关副秘书长、秘书长、分管副市长、常务副市长、市长,特殊情况下可直接向市长、副市长报告。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和敏感事件信息要在接报后1小时内按市政府领导指示报省政府。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或遇特殊情况,在向省政府报告的同时,要直接向国务院报告。
3、在特殊情况下,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敏感事件信息,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值班人员可在报告上一级政府的同时,越级报告。
三、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生后,需要向社会公布的,要在第一时间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一)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和敏感事件的信息发布,由市应急办会同市新闻办、牵头处置的市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一般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由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组织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