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条 乡镇(街道)统计站统一组织实施本辖区的统计工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准确、及时、全面地完成国家和地方布置的统计调查任务,在此基础上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管理乡镇(街道)统计报表和统计资料,制定乡镇(街道)统计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贯彻并检查监督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
第二十九条 未建立统计站的乡镇(街道),应当根据统计实际工作量,至少配备一名专职统计员,负责本辖区综合统计工作,村(居)委会指定专人负责统计工作,各业务部门在乡镇(街道)的派出机构也要根据工作需要明确负责统计工作的人员。
第三十条 统计员的基本条件是:身体健康、责任心强、熟悉当地情况,具备一定的组织指导和综合协调能力,持有《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
第三十一条 乡镇(街道)统计员的调动,应当征得县(市、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同意。
第三十二条 为保证乡镇(街道)统计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统计工作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五项制度:
(一)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制度;
(二)统计资料报送制度;
(三)统计资料审核制度;
(四)统计报告制度;
(五)统计报表和统计资料管理制度。
第三十三条 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制度:
(一)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两级统计台帐;
(二)统计台帐包括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内容上在满足统计部门业务需要的同时,兼顾城乡社会经济管理需要,增加地方特色指标;
(三)村(居)委会要根据统计台帐的要求建立原始记录表,认真收集和填写各村(居)民小组、外来生产经营单位的原始资料,以此作为整理本村(居委会)台帐的依据,妥善保存;村(居)委会要按时填写统计台帐,并作为报表编报的依据,按报表制度规定的报送内容和报送时间填写报表,报送乡镇(街道)统计站;
(四)乡镇(街道)统计站及时收集各村(居)委会的统计报表,作为编写乡镇(街道)统计台帐的依据。村(居)委会的统计报表是乡镇(街道)统计的原始记录凭证,应妥善保管;
(五)统计台帐设计要遵循便于自我管理原则、满足统计调查原则、便于汇总原则;
(六)统计台帐必须完整无缺、核对无误,切实做到数据真实、计算准确、说明清楚;
(七)统计台帐和原始凭证不得随意修改、销毁,发现数据有错误的,应当及时复核,据实更正。
第三十四条 统计资料报送制度:
(一)为便于统计资料报送,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应制定统计报表报送一览表,明确报送报表种类、报送时间及其他要求;
(二)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应按统计制度要求按时报送统计报表;
(三)需要报送的统计报表,应当注明:单位名称、报告期别,并由统计负责人、统计员或者调查员签名和单位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