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建设科技创新能力
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把运用会议精神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实践证明,只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建设科技工作,把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建设行业创新体系建设,既注重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实现建设行业高新技术领域的局部突破,又注重应用智能技术、环保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建筑业、房地产业和市政公用、市政园林事业,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才能从整体上促进我市建设行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推动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4项工作:
1、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建设事业创新体系。建立健全以委属各单位及相关企业为主体的行业创新体系,强化委属各单位及相关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要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开发能力,使之成为自主研发和承接、转化科技成果的基地。要建立覆盖全行业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体系,发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孵化器作用。推进建设行业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强产学研结合,为建设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供有效的体制保障。鼓励委属各单位及相关企业积极争取市财政部门在科技资金中安排的专项经费及有关优惠政策。
积极推动建筑勘察、规划设计、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市政园林等单位及相关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把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企业技术进步状况和技术创新能力、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等,作为企业资质管理的一项指标,纳入企业资质审查、工程招投标和优质工程评定工作中,形成鼓励和促进新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的机制。争取用几年时间,基本建成特色突出、功能完善、运转协调、充满活力的建设行业创新体系,使我市建设行业科技工作步入健康顺利发展轨道。
大力发展、扶持科技型企业和中介机构。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结合我市建设行业实际需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广泛参与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合作模式,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应用,形成资源共享、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
2、加大新技术开发应用力度,提升建设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注重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嫁接,推进建设行业信息化进程。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应用和创新,加大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开发和推行信息化管理手段,在“数字淮南”的总体框架下,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系统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建立建设行业管理数据库并及时更新。实现建设行业信息共享和动态管理,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日常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也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权威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