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宾市“十一五”茶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茶树良种是茶叶生产的基础,世界各主要产茶国均注重无性系茶树良种的繁育和推广。肯尼亚无性系茶树良种面积已实现100%,日本78.3%,印度30%,斯里兰卡55%,而中国无性系茶树良种面积只占总面积的16%。我国福建省良种面积已达90%,高产优质的茶树良种是建设现代化茶园的品种基础。
  良种母本园和苗圃建设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茶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宜宾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还有大量野生茶树资源,至2005年,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32.6%,茶园大多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区丘陵和山地。要做到真正的高产优质,应在茶树母本园建设中,针对宜宾市各茶区生产的主要茶叶种类,如名优茶、出口的大宗绿茶、红茶等抓紧选育适应本地气候、海拔、土质的茶树新品种,以利于品质的提高,提高茶叶香气,改善滋味。实现早、中、晚品种搭配,避免品种单一带来的生产期集中,加工压力大的弊病,同时也防止大规模病虫害的发生。在品种选择与搭配上要突破传统的无序化的盲目种植,有计划地利用适应当地生产条件的品种,突出地方特色,并引进国内外良种进行比较试种,有目的地塑造产品特色,如特早茶、早茶、名优茶、红茶或出口清香绿茶等。良种茶园种植上突出规模化优势,集中成片种植,便于统一管理和采摘,并要注意生态保护和病虫害防治,通过茶林间种,形成隔离带,以培育优良的生态环境,改善小区域气候。
  扩建省二级宜宾市茶树良种繁育场,引进、筛选、培育符合宜宾市以及川南地区的优良茶树品种,把好种源关,争取3年内建成四川省内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集母本园、示范园、苗圃园于一体的规模最大的茶树良种繁育场。各级农业部门根据国家《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对我市茶树种苗的生产实施统一规范化管理,严防不合格茶苗投入基地建设。

第二节 优势产业带及无公害茶基地建设


  由于各地条件、海拔、气候土壤及环境背景值等存在一定差异,不同茶类在宜宾市范围内也存在不同的优势地区。因此,一定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划分优势茶叶产业带。基地建设要积极发挥自然生态气候优势,坚持大力发展早茶原则,在茶园良种化、无公害化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绿色食品和有机茶生产基地的茶园面积。
  根据现场调查,宜宾市茶区中有一部分茶园建设在高海拔地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水肥资源较差,给茶园肥培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也很难进行机械化耕作及采摘。故其茶叶产量低、持嫩性差,茶叶品质差,茶农辛劳程度与报酬不成比例,不利于农民增收;且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茶树老化快,生长慢,投资回报率低,有相当的风险。建议对这样的茶园放弃建设或改种果木,退耕还林。
  新建茶园优先设在生态条件好、土壤肥沃、排灌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方,严格按照高效、优质、高产的原则,规划布局一批标准化良种茶园,并且从长远出发,真正实现“良种良法”,做到合理布局,优化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合理布置行道树、遮荫树、防护林和一些生态经济果树林木,强化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从根本上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实行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直接进行有机茶园管理和认证。此外,茶园交通和灌溉是茶园建设的重点,关系到茶园管理、鲜叶运输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及时灌溉、施肥和运送鲜叶,才能保证加工的时效性,从而保证茶叶品质。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老茶园的改造。对生产性能差和年龄老化的茶园,合理使用“分步淘汰及良种化”技术实现改造更新,做到生产改造两不误;对尚有较好潜力的非无性系良种茶园,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和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补种行道树,优化区域小环境,改良土壤,加强肥培管理,加强农药化肥施用的技术服务,控制茶叶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指标。
  宜宾市优势茶叶产业带重点规划地区:
  一、名、优早茶产业带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