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建立我省重大非传染性疾病的数据库;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肺部疾病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老年性疾病和慢性代谢性疾病等综合防治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并开展相应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使重大疾病预防和治疗步入全国同行列先进水平。
4.食品、血液与职业环境安全
建立健全食品监督体系与食品检测体系;建立适应于食品安全工作需要的专项实验室;逐渐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包括确立重点监测食品的污染物指标种类与方法。
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血液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全省协调的采供血机构;加强采供血机构实验室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和管理,保障血液安全。
建成覆盖全省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网络;建立化学危害及生物污染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尘肺等职业病的控制技术不断提高。
5.人口与生殖健康
开展出生缺陷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评估研究,提出降低出生缺陷方案,为降低出生缺陷和残疾人口数量做好基础工作;开展优生优育和母婴保健技术的研究,有效降低全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
6.中医药开发与应用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及常见病的研究有所进展,传统中医药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7.医学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
开展疾病发病机制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生物监测诊断、治疗和预防技术研究开发,加强成果转化应用。
8.卫生软科学研究
探索在新农村建设中,形成促进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的有效的科技支撑机制;初步研究建立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在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投入产出和成本效益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
四、重点研究领域和关键技术
领域一: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以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肺部疾病以及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老年性疾病、慢性代谢性疾病等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研究为重点,深入开展发病原因、病理过程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探讨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新技术、新方法,实现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加强恶性肿瘤防治的应用基础与临床研究,主要是恶性肿瘤早诊早治方法、复发转移的早期检测与干预、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加强心脑血管病早期救治技术和规范化治疗、功能评价、康复指导研究;开展老年性疾病、慢性代谢病综合防治技术、干预策略研究;适时组织开展全省范围的重大非传染性疾病(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的流行病学调查,摸清我省重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为防治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关键技术:疾病相关基因、蛋白质组学及蛋白芯片的研究,多态性分析、调控机制研究;基因诊疗技术;疾病危险因素流行病机制与模型建立;病理组织、细胞、血清标本和遗传信息文库的建立;干细胞移植技术应用;早期诊断、药物和生物治疗技术;介入、无创、微创等技术应用;器官移植生物学基础与应用研究;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加强多学科的交叉及融合,产生新的研究课题及诊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