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深入开展卫生创建活动。要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为目标,大力开展系列卫生先进创建活动,把其作为一项“细胞工程”常抓不懈,积极培植样板,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到以点带面、点线面结合,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积极开展健康城市、健康城区、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创建活动,全面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要充分发挥国家卫生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卫生镇、卫生村的创建工作力度,实现以城带乡、以城促乡、城乡联动,促进城乡爱国卫生工作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着力抓好全民健康教育。要按照《
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进一步完善健康的公共政策和支持性环境,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认真抓好落实。要健全各级健康教育网络,加强对健康教育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健康教育队伍。健全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要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体和宣传形式,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行业、不同人群,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以城市管理、卫生防病等知识为重点的全民健康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市民革除陋习,提高文明素质。要加强对媒体、社区、村居、学校、医院、机关单位等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加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使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四)强化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各新闻媒体要建立长期的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采取开辟专刊、专栏、曝光台等多种形式,以开展城市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德意识教育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市民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全面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使城市卫生、文明、公德教育进入单位、社区、家庭,为城市长效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各级各部门要把开展城市管理、环境卫生和健康知识教育作为加强对机关干部职工和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发挥影响和带动作用,营造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建立健全城市公共卫生体系
(一)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救治、紧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健全卫生应急工作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要加大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免疫监测、行为干预与医疗救治等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和血液管理,严格疫情监测预警与报告制度,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