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和教研制度,努力建成学习型教师群体,主动与教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合作开展行动研究,为学校教师可持续的专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市、区县教研室分别建立新课程学科研究中心组。中心组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开发地方课程,研制学科教学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指导各校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
4.成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项目研究组,组织力量对普通高中课程实验中的各项工作开展专题研究,为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决策提供服务。
(六)样本示范
1.在学校申报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的学校为新课程实验样本校,配合项目组开展研究,形成在学校层面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区县教育局也要设立相关专题或项目的实验样本学校。
2.建立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管理制度,重点在制度建设、课程开设、课程管理、评价改革、校本教研、师资建设、设备配置、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供成功经验。市教育局出台样本校建设及管理办法。
(七)质量保证
1.建立并完善学校课程改革的评价检查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推动实验工作的深入开展。市教育局将把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纳入对学校的检查评估,将把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作为评选先进单位的必备条件,将把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列入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评选的优先条件。各学校要将实验工作的开展情况列入对教师的业绩考核之中。
2.建立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测试评估系统,检查教学效果,为教学、教材评价积累资料。为准确跟踪研究和评估普通高中课程运行质量,加强对各类学校各学科模块,特别是必修课程和限定选修课程模块结业考试试卷的评估,以保证课程标准真正落实到位。每学期末,市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汇总各校实验情况和统计资料,对全市实验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市教育局出台教学质量监控评估管理办法。
(八)经验总结
各县区、学校要定期组织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树立典型,激励先进,推动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根据实验工作进展情况,在全市范围内适时组织课程改革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以典型经验带动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进行。
全市要形成有理论深度和实际推广价值的经验材料。
(九)舆论宣传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