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州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4.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切实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开发,重视二次创新,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发展我市的科技优势。
  5.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对人才、技术、资金等关键要素进行有效集成,通过市场竞争提高科技活动效率和效益。
  (三)奋斗目标
  “十一五”末,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在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先进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和农业高新技术等六大重点领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形成推动太阳能、中央空调、生物技术和汽车零部件四大产业集群的科技支撑体系,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为全面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基础。
  1.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50%。高新技术产品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达到6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
  2.在全市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发展机制,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
  3.通过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及信息技术改造企业达到300家,200项高新技术项目实现产业化。
  4.进一步发挥产学研联合优势,充分释放科技资源的潜能,完成重大科技攻关课题达到100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700项。
  5.加快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进程,增加自主知识产权在我市技术和产品中的比重,“十一五”期间专利申请达到2000项,授权专利达到1500项。
  6.积极推广科技成果及实用新技术,全市重点推广的科技成果及实用新技术达到500项。
  7.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技支撑体系。继续实施良种工程和农业“村村通”工程,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全市粮棉油菜果等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100%,建设不同类型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300个。
  8.重视和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大规模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生产能力和科技素质,全市培训农村劳动者50万人次。
  三、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
  (一)高新技术产业
  在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确定一批产业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的关键技术,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创新,集中力量攻关,形成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培植具有我市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1.重点领域
  (1)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
  研究和开发大型太阳能发电关键技术,包括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关键技术、新型太阳光伏电池产业化技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电池配套新材料等;研究太阳能采暖制冷、热水与采暖板、储水器建筑构建一体化和镀膜温屏玻璃等技术;研究开发生物质直燃燉混燃发电、供热关键技术等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打造功能糖废渣-沼气原料-沼气废渣有机肥、功能糖废渣-纤维素乙醇-生物质发电-有机肥、大豆蛋白废水-大豆低聚糖-废水-沼气3条废弃物循环链条;研究开发工业循环用水关键技术,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废水排放;研究开发常规污水处理工艺改进技术,污水的高效低耗组合技术;重点培育旱作品种以及研究生物节水技术、旱作农业节水技术,低压喷灌、悬挂式微喷、重力滴灌、膜下微灌技术等现代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技术。
  重点项目:太阳能热利用综合技术、利用无污染制浆技术改造30万吨高强瓦楞原纸生产线、1×15MW生物质综合利用示范、木糖(糖醛)废渣制造颗粒燃料技术、沼气发电技术。
  重点企业:皇明集团、德州沪平永发造纸有限公司、禹城市新园热电有限公司、禹城福田药业有限公司、德州市畜牧局良种猪繁育有限公司。
  (2)先进制造领域
  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研究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模式等先进制造技术,提高我市制造业水平。重点研究网络协同设计、产品全生命周期设计、虚拟设计、系统设计、可靠性设计、模块化和并行设计等现代设计技术。研究精密成型、高效加工、微细加工、复合加工、快速成型、CAM、材料连接和焊接新技术等加工技术。开发性能先进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化工生产线、建材生产线、塑料机械等装备或产品。研究精密模具、快速成形技术、模拟成形加工技术,开发精密铸造件。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