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型环保电源。要抢抓政策机遇,发挥基础优势,突出发展重点,加大新型绿色电源产业的培植。一是大力发展可充电式二次电源。以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为基础,不断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重点研发大容量、超大容量高比能锂电池,加快动力电池的研发速度,推动其尽早走向市场,支持企业开发研究燃料电池,抢占新一代电池的制高点。二是启动“光电工程”,培植光伏产业。以太阳能照明系统为切入点,发展太阳电池板、充电控制器、DC燉AD变换器、专用蓄电池、专用灯具等零部件生产。主攻太阳能电池板,逐步形成以太阳能电池为龙头,培植太阳能电池片、板阵、光电系统及应用、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3.新型电子材料。结合产业配套,积极发展新型电池材料、普通半导体材料、专用金属材料、封装材料、压电晶体材料、光电子材料;发挥传统工业优势,研发电子陶瓷材料、复合金属电子材料、磁性材料、电子涂层材料、电子精细化工材料、通信电缆;走产学研结合和技术引进的路子,以光伏产业、集成电路带动高纯度硅晶体材料产业发展。
4.高性能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列产品。以发展RFID系列读写机、系列天线、系列电子标签、系列应用方案为突破口,重点发展芯片制造、模块制造、封装、读写设备制造、应用系统软件与系统集成,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5.高智能数控家电、机械、仪表电子产品。结合我市实际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高智能数控信息家电、机电等应用产品。一是发展以智能空调、节能器、数字机顶盒、数字音视频设备、手持多媒体信息终端等为重点的家用电子和消费电子;二是发展以智能电表、水表、气表等为重点的仪表电子;三是发展以系列数控机床为重点的机床电子;四是围绕车船专用音视频设备、系列仪表、车身电子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导航定位系统、电子喷射装置、防抱死制动装置、安全报警装置、传感器件、半导体器件等车船电子。
6.软件与系统集成。软件产业突出发展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在低功耗嵌入式存储器、电子标签专用芯片等设计方面实现突破。系统集成业重点发展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系统集成、RFID系统集成,不断提高系统集成企业资质与水平。
7.通讯网络设施建设。改造传统网络设备,建设村村通宽带、光纤工程,实现各县(区)网络覆盖率平均达到75%,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使我市通讯基础设施规模能力、技术水平、服务质量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形成电话网、移动通信网、综合业务数字网全面发展的格局,促进网络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融合。
8.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围绕实施工业兴市战略,重点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纺织、化工、机电、食品等传统工业,侧重抓好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环节,积极引导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设备、工艺、管理及经济增长方式,巩固和发展在全省、全国的行业优势地位。实施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年内筛选培育20家全市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力争达到同行业国内或省内先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