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州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

  (五)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日益活跃。在每年5月以不同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助残日”活动。推荐优秀文艺作品参加山东省奋发文明进步奖、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和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展播活动,有20多件作品获奖。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在省以上残疾人运动会比赛中,共取得金牌41枚,银牌30枚,铜牌26枚。
  (六)法制维权工作力度加大。全市实施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各级组织开展了残疾人事业执法检查,推动了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启动“千名残疾公民法律援助工程”,向全市1000名残疾人发放了法律受援卡。受理残疾人来信来访810起,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七)残疾人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各县(区)残联理顺了管理关系,加强了干部培训工作。按照“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要求,加强了基层残联组织建设。86个乡(镇、办)配备了专(兼)职残联干部,同时建村级残疾人协会(小组)5253个。建县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2处,积极推进城市道路无障碍建设,全市铺设盲道达460余公里。
  (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在《滨州日报》和市广播电台建立了宣传阵地,宣传了一大批残疾人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典型,表彰了志愿者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
  全市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但是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主要是残疾人扶贫解困的难度很大,且因残疾人自身特点,返贫率较高;各级残联基础设施匮乏,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能力不强;残联干部素质有待提高,残疾人事业仍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事业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适应全市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形势,推进残疾人事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进一步优化;残疾人基本生活总体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实施重点工程,使3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帮助可以扶持的农村残疾人脱贫,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改善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居住条件;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普及残疾人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力;有就业需求和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得到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残疾人就业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残疾人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性健身活动和竞技体育不断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制建设和无障碍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的权益保障状况得到切实改善;残疾人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