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形势、新的矛盾和新的任务要求我市卫生工作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五个统筹”,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作为主题,以新的思路、新的战略和新的举措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从观念、政策到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公共卫生事业与全市社会经济的同步、协调发展,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三、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我市公共卫生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全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把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作为工作重点,加大卫生投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可接性和有效性,着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公共卫生体系,为人民健康提供有力的卫生保障。
(二)工作方针。
1.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把农村卫生、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作为工作重点。
2.按照“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全面加强卫生法制建设,依法规范和管理全市公共卫生事务,维护公民的健康权益。
3.坚持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发展卫生事业,实现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鼓励卫生机构围绕质量和效率开展竞争,逐步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有序发展的公共卫生事业新格局。
4.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缩小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健康差异。
5.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卫生行业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卫生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市公共卫生发展的总目标是: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卫生投入力度,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步伐。从我市市情出发,着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适合宜宾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求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使群众享有同小康生活水平相适应的、质量比较优良的、费用比较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卫生服务需求,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增强公共卫生事业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1.主要健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