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指标:
1、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扶持残疾人脱贫纳入政府扶贫工作总体规划,扶持2万名以上贫困残疾人脱贫。解决温饱并稳步提高经济收入。
2、帮助农村12000名左右贫困残疾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贫困残疾人的劳动技能,增强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的能力。
3、继续实施福利彩票公益金1:1地方配套资金项目,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力度,完成5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努力解决城镇贫困残疾人住房困难问题。
主要措施:
1、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安排,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逐年增加残疾人扶贫资金,有关部门具体落实,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稳定提高残疾人经济收入并逐步达到小康水平。
2、将残疾人扶贫纳入整体扶贫开发计划,在农村实行整村推进,选择适合残疾人脱贫的项目,发展种养殖业,发展家庭手工业,帮助贫困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保证各项扶持措施真正落实。要认真落实康复扶贫贷款指标,开展各种有利于残疾人增加经济收入的短、平、快项目。
3、将贫困残疾人的实用技术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扶贫中统筹考虑。加强残疾人服务社建设,强化运行功能,紧密联系当地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为农村贫困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4、动员社会力量,实行对口帮扶。各级领导机关和相关部门带头对口扶持贫困残疾人。
(五)形成残疾人权益维护保障体系,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各项合法权益
任务指标:
1、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加大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对残疾人普法教育的宣传。
2、建立畅通的残疾人信访渠道,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3、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保障残疾人合法的权益。
4、大力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初步形成城市无障碍化。
5、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强化残疾人事业宣传的力度。
主要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将《
残疾人保障法》和《四川省〈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纳入“五五”普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提高政府、社会、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广泛开展残疾人法律工作者的培训,使受训人数达25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