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经济工作,要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更加重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GDP)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下;进出口总额增长20%,其中出口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万元GDP能耗降低5%,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减少23%,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下降5%。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2007年指标安排注重了与“十一五”规划指标的衔接;坚持了积极可靠、留有余地等制定计划的一般原则要求,同时适当增加了结构调整、质量效益、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民生等指标,力求把主要努力方向放到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上来。
三、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标准化和组织化进程,加快建设优质商品粮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基地,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发展优质专用粮、瓜菜、林果、畜牧、水产、花卉六大优势产业。重点发展以滕州、峄城、台儿庄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160万亩、优质专用玉米35万亩;以滕州、薛城、市中、峄城为主的190万亩瓜菜生产基地;以台儿庄为主的13万吨食用菌、8万亩三水农业、12万亩桑蚕生产基地。加快发展龙头企业,配套建设原料基地。扶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扩大农产品外埠市场。积极实施良种工程,建设农作物新品种展示园和宜推品种示范园。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扩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村道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信息资源、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胜利渠、岩马、潘庄、滕州马河水库等灌区的配套改造和杨庄、墓山、凤凰岭、仙人洞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推行重要水源地在线监测,保障用水安全。大力推广沼气等农村新型能源,建设农村循环经济示范村。三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全力抓好“阳光工程”培训,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民的就业能力,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累计达到66.5万人。四是落实农业农村各项政策。贯彻落实各项减负和补贴政策,加大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力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帮扶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化解乡村债务。培育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主力军作用,扩大农户小额贷款规模和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完善农村信用担保机制,支持举办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鼓励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