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强力推进水稻产业化经营。积极争取农业结构调整等资金,继续扶持一批稻米精深加工企业,帮助其提高加工能力,研究创新加工工艺和包装技术,改进稻米加工品质,提高整体质量档次。在巩固和提高现有大中型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在优势产区集中建设或改建一批现代化的产区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区域性的优质稻谷物流中心。要注重加快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贸易型龙头企业,培植代理商队伍和营销公司,发展各类运销大户、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业经纪人等中介组织,形成多元化的流通主体,全面提高市场营销能力;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开展网上营销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和农民搞好产销衔接,有效拓展市场空间。逐步建立延伸至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和规模场户的信息网络。
(六)积极开展高产开发示范活动。按照农业部的要求,从今年开始,我省将在沿黄稻区和豫南稻区建设5个水稻高产示范区,集中连片创造亩产700公斤以上的万亩示范片。通过高产示范,挖掘不同区域和规模的高产典型,大面积推广集成组装配套栽培技术模式,积极挖掘品种的增产潜力,将品种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每个示范片要制定具体的技术工作方案,实行技术承包负责制,强化技术指导与培训,搞好测产和评估,及时总结推广增产模式。同时,要积极开展优质无公害、绿色、有机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广优质水稻新品种和标准化栽培技术,通过样板示范,辐射带动我省优质稻生产开发建设。
(七)抓好技术宣传和培训。适应各优势区域高产水稻生产发展的需要,调整科技研究与技术推广方向,积极培育与区域化生产相适应的技术推广主体,根据不同优势区,有针对性地组装配套和推广成套水稻生产实用技术,为优质水稻生产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豫南、沿黄稻区要分区域分类制定技术措施,分类开展田间管理,努力提高稻田管理水平。在生产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和现代传媒技术,通过开展技术讲座,开设稻管专栏,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稻田管理技术,把各项管理技术要点送到农民手中。 要结合“科技入户”、“手机短信”、“科技大蓬车”等项工程的实施,开展大规模送科技下乡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八)强化对水稻生产的指导和服务。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水稻生产工作的领导,认真总结近年来我省粮食生产连续丰收的经验,强化政策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工作督导、技术指导和信息引导,努力建立促进水稻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在生产的关键时期,省农业厅将组织河南农大、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开展巡回指导活动,各级农业部门要支持水稻专家开展各项技术指导工作,组织广大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走进田间地头,积极开展技术咨询和培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促进我省水稻生产再上新台阶做出更大贡献。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