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农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水稻生产发展的意见


  (一)加强生产扶持。要继续争取落实国家对我省的水稻扶持政策,力争2008年启动我省水稻良种补贴或超级稻良种补贴,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通过项目实施,加快优质高产水稻生产发展,使水稻良种覆盖率、统一供种率达到100%,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100%,水稻单产比项目实施前提高5%以上,亩增收50元以上。同时,提高稻米加工水平,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经过几年努力,实现提高产量,提升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

  (二)加快推广应用优质高产新品种。增加水稻科研投入,完善水稻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水稻育种攻关能力。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提高水稻良种率。分区域明确主导品种,建立推广品种退出机制,切实解决品种多、乱、杂。加强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加快“超级稻”推广步伐,适时推进水稻品种更新换代。在沿黄稻区要重点推广豫粳6号、红光粳1号、郑稻18、方欣一号、黄金晴、水晶3号等。豫南稻区要重点推广两优培九、粤优938、D优527、郑稻18等。

  (三)大力推广保优节本规范化栽培技术。一要应用简便高效育秧技术。大力推广盘育抛秧,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机械化插秧。育秧苗床或育秧盘中,普施壮秧剂,防治青枯、立枯死苗。二要合理栽插方式。提倡适期育秧,偏早移栽。要因地制宜,选用正确的栽插方式,实现合理密植。人工插秧的,大力推广宽窄行栽培,豫南稻区每亩1.5-1.8万穴,沿黄稻区每亩1.8-2.2万穴。通过科学管理,保证亩有效穗达到推广品种的适宜穗数。三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普遍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积极示范精确定量施肥。根据不同土壤供肥能力和不同水稻品种需肥量,确定施肥种类、数量和方法。微肥缺的地方,重点补施锌肥、硅肥、硼肥等。四要科学用水。要根据当年水资源情况,科学管水、科学用水,充分提高水分利用率。保证水稻生长发育各关健环节对水分的需求。大田水分管理坚持浅水插秧,寸水活棵,浅水分蘖,适时分次晒田,寸水孕穗,干干湿湿到成熟,适期断水晒田收获。五要综合防治病虫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适时防治各种病虫害。坚持绿色植保观念,大力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准确测报病虫害,抓住最佳防治时间施药,减少防治次数、降低稻米农药的残留量,保证米质。重点防治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和二化螟、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虫害。

  (四)搞好稻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优粮工程、种子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中,进一步向水稻生产基地倾斜,切实加强稻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产稳产标准化稻田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重点完善配套稻区排水工程,修复、硬化灌水渠系,开挖建设蓄水工程和新扩稻区灌、排渠系及田间工程,并进行打井配套,确保井、渠双配套,保证水稻生产用水。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