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作思路与发展目标
工作思路:要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按照“以水定稻”的原则,在低洼易涝地区和大型水库灌区,积极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沿黄稻区要加快优质高产新品种引进、示范步伐,大力调整品种品质结构,推广群体质量栽培、精确定量栽培及无公害、绿色、有机优质稻谷生产技术,全面提高稻米质量,扶持发展稻米精深加工,提高质量档次。豫南稻区要大力发展超级稻和优质杂交稻生产,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因地制宜发展优质粳稻,改善稻米品质。通过抓品质提升,抓产量提高,抓产销衔接,抓加工档次,促进我省水稻生产实现新突破。
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要扩大并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总产达到500万吨,亩产达到500公斤,分别比2006年扩大96万亩,提高28公斤,增加75万吨。在沿黄地区要完成一次品种更新换代,新建成一批优质无公害、绿色、有机稻米生产基地,进一步制定和推广各类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豫南稻区超级稻种植要占到水稻面积的60%以上,积极推广优质杂交稻和适宜的粳稻品种。扶持壮大10家优质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完善3-5个大型优质稻米批发市场,逐步形成优质稻米产业化生产格局。
主要任务:按照上述思路和目标,“十一五”期间,着力抓好“一密五推”六项技术措施。一是合理密植。要针对不同品种、不同地力、不同生态类型区,不同管理水平,合理确定亩穴数、基本苗,构建合理群体,协调产量构成三因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二是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采取积极措施,加快新品种选育、引进和试验示范推广步伐,为进一步提高单产提供种源基础。三是推广先进实用栽培技术。因地制宜,积极推广旱育秧、群体质量栽培、精确定量栽培、抛秧等实用标准化技术,提高技术入户率。四是推广统防统治。积极发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做到准确预报、科学用药、统一防治,减少灾害损失。五是推广配方施肥。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完善稻田养分测试、田间试验、肥料配方、配肥生产、施肥技术等核心技术环节,引导农民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六是推广机械化作业。全面推广整地和收获机械化技术,保证适时插秧和收获,减少产量损失,提高劳动效率。加快推广机械插秧技术,减轻劳动强度,缩短插秧期,推进标准化生产。
三、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