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一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实施国家及省火炬、星火计划180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30个,新建各级工程技术中心16家,科技创业园入驻企业达到100家;加快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鼓励、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中国矿大南湖校区、徐州医学院校区扩建、徐州教育学院新校区建设、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扩建等项目建设。二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以上。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深入开展采煤塌陷地的综合利用。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启动实施生态市建设八大工程,重点做好工业污染源、城市大气污染源治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坚持执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三是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形成较为完备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抓好徐州新闻中心、中国淮海民俗博物馆、驮篮山汉墓的保护维修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启动体育场改造工程,完成游泳馆改造项目。扎实推进法治徐州、平安徐州、诚信徐州等载体建设,大力弘扬新时期徐州精神。
(八)加快富民步伐,全力构建和谐徐州
继续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形成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富民机制,保持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一是大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做好农村"五件实事",全面贯彻落实"一免三补"各项支农政策,依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改革城镇职工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低收入者财政支持力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引入合伙人制度,鼓励创业投资,促进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积极扩大就业。多渠道增加城镇就业岗位,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逐步建立起符合工业化、城市化方向的非歧视性劳动力市场。重点发挥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在扩大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力争全年新增就业人数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重视困难群体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做好再就业援助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技能培训。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城镇失业、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非公有制单位人员参保率。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完善农村五保户制度,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加强对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失地农民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