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徐州市政府关于下达200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五)坚持利用"两个市场",努力扩大内需
  准确把握、积极策应国内外宏观环境发展趋势,在继续坚持外向带动战略的同时,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促进全市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一是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坚持扩大投资需求为第一推动力,启动实施一批事关"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重点支持工业优化升级、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和资源节约、环境建设项目。2006年计划安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0亿元,增长20%。当年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60项,可完成投资277.5亿元,占全部投资的38.5%,其中开工和竣工项目分别占65%和42.5%。加快改善金融环境,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社会投资。积极争取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兴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列入国家和省投资计划。二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汽车、非义务教育、旅游、信息服务等消费热点。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大力拓展新的消费领域,加快消除制约消费扩大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扩大信贷消费规模。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住房、汽车消费的各项政策,进一步规范教育、旅游和电信等服务收费。着力改善消费环境,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各种不法行为。三是加快提升外贸外经规模和水平。切实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培育壮大外贸出口主体,主攻工程机械、铁制品、纺织服装等11大类产品出口,开拓中东、南美、澳洲等新兴市场,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主动融入外资企业生产、供应链,增强配套能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创建海外资源、能源供应基地,建立市场营销网络和技术服务公司。加强劳务基地县建设,进一步提高对外劳务合作成功率。
  (六)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市场化取向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系统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努力破除各种体制和机制性障碍,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培育资本市场,壮大信托投资市场,积极发展创业投资,支持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支持证券、保险、基金管理等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发展融资租赁公司,丰富资本市场产品。规范土地市场,依法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协议出让行为,健全合理补偿机制,健全土地收益分配体制。加快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吸引高层次人才政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开发机制。合理划分政府、中间组织的职能,抓紧在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势行业之中组建一批重点行业协会或商会。二是规范和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大胆引进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所有者权益、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管人和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继续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力争国有大型企业国有股降至25%以下,市属工业企业、流通企业及建设系统企业全面完成改制。创新国有(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激励和约束机制,稳妥实施经营者持股、年薪制等利益分配新机制,促使国有企业焕发新的活力。三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合理调整社会事业资源配置,调整布局和结构。精简机构和人员,推进有条件事业单位加快市场化改革,年内基本完成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的改制工作,稳步实施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改革,重点推动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根据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要求,重新确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责和业务范围,合理设置机构,科学合理开展"三定"工作,配套实施用人、分配制度改革。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