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徐州市政府关于下达200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城建投资50亿元,顺利完成37条主次干道的维修和29条小街巷的综合整治任务,新建公共绿地160公顷,城市中心区综合改造、小南湖景区等13项工程顺利完工,和平路东延等7项工程按计划实施,珠山佛教文化区、云龙山东部整体改造等6项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就绪。新城区行政办公中心主体建设和2号、4号路建设进展顺利,惠民花园安置房一期工程全部完工,大龙湖改造工程开工建设。
  --体制改革全面推进。318家市属国有企业完成改制,占总数的87.8%,17.1万职工实现身份置换,县(市)区属工业企业改制面接近100%,徐工、徐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取得突破性进展,市直38家事业单位机构完成改制工作,企业投资项目全面实行核准备案制,农业税实现全部免征,镇级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全面完成。私营经济继续加快发展,私营企业户数、从业人员和注册资金2.55万户、39.5万人和244亿元,分别增长22.8%、55.6%和32.7%。
  --人民生活明显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1185和4443元;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3.95万人。全面落实"两个确保"和低保,全市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98%和90%;全市4.94万名城镇居民和12.27万名农村居民享受低保,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年初确定的12件实事和农村五件实事进展顺利。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组织实施国家及省级火炬、星火计划项目79项,新增高新技术产品30个,专利授权量491件。徐州工程学院升格为省属本科院校,创建省三星级普通高中3所,省级实验小学5所,农村中小学"六有"工程建设基本完成。积极推进文化大市建设,淮海战役纪念馆、李可染纪念馆、汉画像石馆扩建等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计划实施。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2.5%。计划生育率达90%以上。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于二级天数达310天,比去年增加90天。
  在经济社会朝着既快又好方向发展的同时,全市经济运行仍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市属工业增长乏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上规模企业较少,大型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二是招商引资面临新的挑战,综合商务成本上升,周边引资竞争加剧,区域性金融环境缺乏活力,利用外资难度加大。三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粮价下行压力较大,农资价格居高不下,依靠非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亟需进一步拓展。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