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建立健全各级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体系,理顺监管职责。加强对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项目的申报管理,组织对用人单位有关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加大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及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做好职业危害因素的普查工作,掌握全市职业危害的分布、危害程度的基本情况,为职业危害的治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发放创造条件。
5.指导各类企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加强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的分类指导,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小型企业要重点解决安全生产“三无”(无机构、无人员、无制度)问题,实现安全生产规范管理,大中型企业要以建立职业安全健康体系为方向,广泛开展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活动,完善企业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
(四)全面提升科技兴安水平
1.加大安全投入。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要求,把安全生产统筹纳入区域发展总体规划,把公共安全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爆器材、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的生产企业推行安全技措费制度,依照法规强制推行意外伤害保险,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全面推行风险抵押金制度。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确保安全费用用于安全技术改造。
2.加快“科技兴安”战略实施步伐。搞好全市安全生产科技规划的编制,规划一批非煤矿山、化工及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科技示范工程。加大安全生产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力度,积极推行危险化学品HAN阻隔防爆技术,抓好道路车辆GPS监控系统资源的整合和制度建设工作。加快职业健康检测检验机构建设,加大对工矿商贸生产和经营场所尘、毒、噪音、及重要设备的安全检测检验。
3、加快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和完善市、县二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加快市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的筹建和指挥平台的立项。整合救援力量,加快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应急救援预案的制订和演练工作。
4、培育和发展中介机构。积极培育和发展安全认证、安全评价、检测检验、安全培训、安全咨询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提供技术支持。组建全市安全生产专家库,积极组织专家参与调研、事故调查、隐患排查和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等工作。加强对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监管,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培训考核。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