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市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中,总结查找易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危险源,建立健全监测、预测、预防、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力争把突发公共事件的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2007年,要把水旱灾害、交通运输、煤矿安全、地质灾害、重大传染病、高致病性禽流感、水电站库区移民稳定、学校卫生安全、医疗保险、企业减员、职工下岗或解除劳动关系、改制职工安置、拖欠工资等作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预防、预警工作重点。要对各类应急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情况进行调查,摸清家底,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库和调用方案,使之摸得清、调得动、用得上,确保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
六、加强应急宣传教育工作
应急管理是各级政府进行公共管理和施行政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各行各业、各单位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应急管理的培训要针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从事应急管理的专业干部的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要求,建立多元化的培训课程和教学体系。要将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市委党校、行政学校培训的重要内容,2007年市政府计划组织开展部分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市级部门分管领导和应急办主任参加的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同时,组织开展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县区政府部门负责人和突发公共事件重点行业、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
要开展大规模、多层次的应急科普宣教工作,通过科普读本、影像资料、知识讲座、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开展宣传教育;要在市内各县区组织编写防灾手册,免费发放;市教育部门要把应急管理知识纳入我市中、小学生教学内容,开设有关课程,并在部分重点学校每年开展2次以上应急演练,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危机自救、互救常识和意识,形成全民动员,预防为主,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
七、加强应急专业队伍和专家队伍数据库建设
要整合应急队伍资源,改善技术装备,强化培训演练,健全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加强公安、武警、消防和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平战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公安消防特勤力量建设,作为全市事故应急、人员搜救、险情排除的突击力量。抓好乡镇、街道、企业等基层应急救援队、城市水电气抢修队等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这些队伍在区域联防和救援互助中的关键作用。
制定市级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的同时,要根据处置工作需要建立专家队伍数据库,发挥专家的咨询与辅助决策作用,提高科学处置水平。市级各专家咨询组人员名单和联系电话于2007年3月底前报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