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战略架构
(一)文化发展空间布局
将文化发展作为城市建设的主线,提高城市总体规划文化内涵。做好城市文化发展空间规划,利用不同区域和场所形成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品牌产业和地域特征。以滨河东西岸线为轴带,突出晋阳文化特色,通过园区开发建设和以东西两山为主体的文化生态景区建设,逐步形成东西联动、南北呼应、个性鲜明的文化格局和文化名城建设框架性结构。
1、汾河轴线:以汾河及滨河公园为轴线,
建设一批现代化大剧院、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由中心绿地沿内河集中,形成具有强大向心力的文化岛中心区。建设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会展及公益性服务中心区域。在完善原有设施的同时,建设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及文化创意制作、晋阳文化专题研究等与晋阳古城遗址建设相呼应的文化景观或基地。由南至北,沿滨河东西两路进行规划和建设,使之成为具有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的文化带状区域。
2、园区开发:以晋祠博物馆整体包装和晋阳古城景观恢复为龙头,以西山文物古迹保护、整修、展示为龙身龙尾,深入挖掘晋阳文化,向国内外游客展示太原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华夏文明看山西研究展示园区;全力支持富士康影视文化基地建设,吸引一批高新技术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机构,形成数字化开发、影视制作、动漫生产、文物信息复制等产业高度密集的文化产业园区;以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为契机,立足当地优势,弘扬傅山书诗画、中医药等民族文化,以中华傅山文化园建设为主体,整合药膳、生态、民俗、历史、文化等资源,使周边分散的七十余个景点连片成线,产生集聚效应,形成太原西北区域主要文化旅游景区;以东西两山为主体,在进一步保护原有人文历史景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园区景观,形成人文历史得以传承、自然生态得以恢复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化、人性化园林格局。
3、特色定位: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在太原市西南、西北、东南、东北四角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和品牌。晋源区围绕古晋阳遗址、晋祠、天龙山、蒙山大佛等景区打造晋阳文化品牌,形成以晋祠文化片区和西山文化带为主体的突出北朝文化特色的文化发展格局;尖草坪区发挥“两山一水两贤人”人文资源优势,完成中华傅山园、崛围山风景区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人文底蕴深厚的文化特色区;迎泽区除对现有历史文化遗迹和街区进行有效保护外,围绕“三寺两庙一宫”(白云寺、永祚寺、崇善寺,文庙、白龙庙,纯阳宫)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小店区弘扬民间秧舞、民歌小戏传统,依托九龙山庄休闲旅游度假景区,全力打造原生态文化品牌;杏花岭区发挥历史人文资源、自然生态资源、休闲旅游资源优势,建成历史文化区与休闲旅游区相结合的特色文化示范区;万柏林区以神堂沟温泉旅游度假区深度开发为主题,打造旅游度假品牌,并加大工业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和开发;清徐县在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基础上,打造以醋文化为品牌的晋商文化旅游区;阳曲县重点开发青龙古镇等,主打郭氏根祖文化和名镇古村文化两大品牌,打造“晋阳首邑·龙城别苑”;古交市、娄烦县依托丰富的革命老区资源和众多的自然风景资源,大力推介、开发红色旅游文化和绿色生态文化。
(二)文化产业支撑体系
在全市文化资源大调查基础上,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培育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较强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形成我市文化产业产品丛和产业链。创新文化品牌,培育市场主体,拓宽发展空间,提高文化产业科技含量和传统产业文化含量,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到2010年我市文化产业步入国内省会城市领先行列。
1、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
(1)传媒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传媒业,太原报业、太原广电通过资源整合、结构调整、机制创新、强化管理等方式,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创造条件推进部分优质经营性资产早日上市。在可实行产业化运营的媒体经营领域(如平面媒体广告、制作、发行,广播电视商业频道、娱乐频道等),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包括境外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