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实施主体:云南瑞安建材、云南昆钢嘉华水泥、红塔滇西水泥及其他建材企业。
(四)化学工业节能
1.现状:我省化学工业主要耗能产品为合成氨、磷肥、黄磷、电石和烧碱等,经过多年调整和改造,大企业生产装置(如合成氨)较为先进,产品单耗较低。存在问题主要是多数化工企业生产规模较小,生产设备老化及生产工艺落后,部分具备热联合或热集成条件的生产单元孤立运行,系统总体用能不合理,部分企业余热、余压未能充分利用,产量大、价值高的黄磷尾气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2.目标:实现年节能量5万吨标准煤。
3.措施:
(1)对现有化工企业和焦化企业进行节能改造。推广节能型烧碱生产技术、密闭式电石炉。推广工艺系统流程泵变频调速及自动化控制。推广矿热炉低压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节能技术。
(2)推广黄磷工业炉尾气回收利用技术。我省年空烧黄磷炉尾气约9亿立方米,实现 50%黄磷炉尾气回收发电。
(3)做好电石工业节能。新建电石炉单台容量必须达到25000千伏安(独立运行小水电及有矿产资源的国家认定的贫困地区为12500千伏安)以上;把现有的半开放式电石炉改造成封闭式电石炉,并配套炉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4)以云天化集团、云南煤化工集团、江磷集团为行业技术节能示范点,联合节能技术服务机构,推行能源合同管理。
4.实施主体:云天化集团、云南煤化工集团、江磷集团及其他化工企业。
(五)有色工业节能
1.现状:2006年,我省共生产10种有色金属207.33万吨,其中铝46.57万吨,铜37.01万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落后工艺与先进工艺并存,能源消耗水平差距较大。
2.目标:重点企业单位产品能耗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3.措施:
(1)实施“工业窑炉节能改造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电机系统节能工程”、“能量系统优化(系统节能)工程”,对企业进行节能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主要推广高效节能电动机、高效风机、泵、压缩机;推广高效传动系统;推广变频调速、永磁调速技术;推广软启动装置、无功补偿装置、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等。通过过程控制合理配置能量,实现系统经济运行。
(2)按照有色金属行业的准入条件,对现有装置进行改造升级,加强再生资源利用和伴生共生资源综合开发,积极采用先进、适用、安全的节能设备和措施,充分利用余热余压发电,推广烟气废热锅炉及发电装置、窑炉烟气辐射预热器和废气热交换器,回收其他装置余热用于锅炉及发电。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