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全年争取国家和省投资项目396个,争取上级投资15.72亿元,总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确定的211个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160亿元,建设规模创历史之最。方城迅天宇公司太阳能等级多晶硅项目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中光学集团光学引擎、二胶厂CTP版材项目相继奠基。全市确定的100个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已有43个建成投产。沪陕高速公路信阳至南阳段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3公里。新建改建干线公路543公里。中心城区迎宾大道及北京大道南延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完工,白河大桥改造、第一橡胶坝等项目进展顺利。鸭电二期、南阳热电厂、全国首条1000千伏特高压开关站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孟山核电站、天池抽水蓄能电站、方城风力发电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金冠、南纺等企业集团已实现股权多元化,新纺公司成功上市,陆德筑机在全省率先实现民营股权上市。全面启动市直事业单位改革,首批进行转企改制的45家单位已有20家进入实质操作阶段。顺利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年引进市外资金10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704万美元,增长39.4%;外贸出口总额3.4亿美元,增长44%。
(四)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农村道路、沼气、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38个国债卫生院和2个县医院项目基本完工;全年完成“村村通”建设里程4664公里,超计划完成863公里,宛城、卧龙、内乡、南召、新野、桐柏等6县区已提前实现“村村通”目标。城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南阳市第21小学等3所学校开工建设。启动实施了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实行节能降耗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散装水泥的推广应用,对铁合金、电石等高耗能企业实行了差别电价。对唐河、白河等重点流域和蒲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等重点区域的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关闭取缔了一批小水泥、小矿山、小石灰窑等高耗能、重污染企业。天冠集团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面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5‰。
虽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较好,但仍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一产业比重大、产业化水平不高,大个工业企业少、产业集聚水平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等。二是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项目存在规模小、能耗高、污染较重等质量不高问题。三是一些领域的改革比较滞后,对外开放程度还处于较低层次。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