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做好电石工业节能。新建电石炉单台容量必须达到25000千伏安(独立运行小水电及有矿产资源的国家认定的贫困地区为12500千伏安)以上;把现有的半开放式电石炉改造成封闭式电石炉,并配套炉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4)以云天化集团、云南煤化工集团、江磷集团为行业技术节能示范点,联合节能技术服务机构,推行能源合同管理。
4.实施主体:云天化集团、云南煤化工集团、江磷集团及其他化工企业。
(五)有色工业节能
1.现状:2006年,我省共生产10种有色金属207.33万吨,其中铝46.57万吨,铜37.01万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落后工艺与先进工艺并存,能源消耗水平差距较大。
2.目标:重点企业单位产品能耗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3.措施:
(1)实施“工业窑炉节能改造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电机系统节能工程”、“能量系统优化(系统节能)工程”,对企业进行节能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主要推广高效节能电动机、高效风机、泵、压缩机;推广高效传动系统;推广变频调速、永磁调速技术;推广软启动装置、无功补偿装置、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等。通过过程控制合理配置能量,实现系统经济运行。
(2)按照有色金属行业的准入条件,对现有装置进行改造升级,加强再生资源利用和伴生共生资源综合开发,积极采用先进、适用、安全的节能设备和措施,充分利用余热余压发电,推广烟气废热锅炉及发电装置、窑炉烟气辐射预热器和废气热交换器,回收其他装置余热用于锅炉及发电。
(3)以云铜集团、云南冶金集团、云南锡业集团为主,联合节能技术服务机构,推行能源合同管理。
4.实施主体:云铜集团、云南冶金集团、云南锡业集团及其他有色冶金生产企业。
(六)电力工业节能
1.现状:2006年,我省电力装机容量 1854.3万千瓦,其中火电841.7万千瓦,水电 1012.6万千瓦。2005年、2008年、2010年火力发电企业单机发电每千瓦时能耗限额分别为: 300兆瓦机组342、339、336克标准煤,200兆瓦、135兆瓦机组355、352、349克标准煤,100兆瓦机组383、380、378克标准煤。
2.目标:通过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终端能效。
3.措施:
(1)优化电网调度,降低电网损耗。按照节能、环保、经济的原则,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高效、清洁的机组全额发电上网,优先保证低能耗电厂多发电,降低发电煤耗。优化电网结构,完善高、低压配电网络。
(2)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实行峰谷、丰枯电价,完善分时电价等激励性政策;合理调整负荷,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和经济性,鼓励和支持用电单位实施节电技术改造,提高电网负荷率和电能终端使用效率。
4.实施主体:南方电网云南公司、发供电企业和实施热电联产建设与改造的企业和单位。
(七)通用技术节能
1.现状:我省现有工业锅炉约5000台,平均运行热效率低于65%,单台锅炉容量小,设备陈旧老化,锅炉自动控制水平低。电机系统用电量占我省工业用电量的2/3,电机系统匹配不合理,系统效率普遍较低。照明系统用电量占全省用电量的15%,节能灯具尚未得到普遍推广,照明系统的优化控制技术有待提高。
2.目标:实现年节能量42万吨标准煤。
3.措施:
(1)加快工业锅炉改造。采用新型高效锅炉系统更新、替代低效锅炉,提高锅炉热效率,实现节能量23。5万吨标准煤。
(2)推进电机系统节能,实现节能量16万吨标准煤。采用高效节能电动机替代落后低效电机,推广使用高效风机、泵、压缩机、高效传动系统等设备;推广变频调速、内馈斩波等先进电机调速技术,改善风机、泵类电机系统调节方式,重点对大中型变工况电机系统进行调速改造;推广软启动装置、无功补偿装置、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等。通过过程控制合理配置能量,实现系统经济运行。
(3)推广绿色照明,实现节能量2万吨标准煤。在政府机关、学校、宾馆饭店、商厦超市、大型工矿企业、医院、铁路车站、道路、隧道及城市居民小区等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使用风光互补独立供电系统、太阳能与高亮度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集成照明产品;采用高亮度 LED集成产品作为城市景观泛光照明,发展太阳能光伏电池。
(4)加快淘汰JQ(2下标)系列等低效电机、低效锅炉、窑炉等落后设备,实施电动机能效标准和电机系统强制性淘汰更新制度、高耗能机电产品强制淘汰制度,完善照明产品能效标准,加强照明产品节能认证。
4.实施主体:相关用能单位。
二、示范工程
“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6大节能工程”,完成节能示范工程480项,每年实现节约能源 90万吨标准煤(见附件)。
(一)余热余压利用工程
1.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我省水泥行业日产10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可装机容量约230兆瓦,焦化行业年空排焦炉煤气约10亿立方米,黄磷行业黄磷炉尾气年空烧约9亿立方米。
2.目标:实现年节能量48万吨标准煤。
3.措施:
(1)水泥行业:完成云南瑞安建材48兆瓦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示范项目,推动昆钢嘉华、红塔滇西水泥利用纯低温余热发电。全省50%新型干法水泥窑实现装机发电,年新增发电量8.14亿千瓦时,折合10万吨标准煤。
(2)钢铁行业:完成昆钢控股有限公司余热发电示范项目,年新增发电量11.4亿千瓦时,折合14万吨标准煤。
(3)焦化行业:在焦炭主要生产地曲靖示范完成两个焦炉煤气发电项目。回收60%焦炉煤气发电9亿千瓦时,折合11.061万吨标准煤。
(4)黄磷行业:在有条件的黄磷生产企业示范完成两个黄磷炉尾气发电项目。
(5)推广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蒸汽蓄热器项目,实现每小时回收100吨蒸汽冷凝水,年节约能源1.44万吨标准煤。
(二)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工程
1.现状:我省现有锅炉约8000台,其中工业锅炉约5000台。
2.目标:实现年节能量22万吨标准煤。
3.措施:
(1)示范完成分层给煤、热管空预器改造 60台(约1100蒸吨),实现节能量12.67万吨标准煤;
(2)示范完成锅炉给水处理及锅炉清洗改造100台(约500蒸吨),实现节能量0.864万吨标准煤;
(3)示范完成工业锅炉自动控制、蒸汽蓄热器、自动排污等项目改造50台(约2000蒸吨),提高锅炉运行热效率5%,实现节能量8.64万吨标准煤。
(三)电机系统节能改造工程
1.目标:实现年节能量14万吨标准煤。
2.措施:“十一五”期间,示范完成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示范工程1600项,其中完成600台高效节能电机替代落后低效电机,600台套风机、水泵低压变频改造,50台套高压电机变频调速改造。
(四)煤层气(瓦斯)发电工程
1.现状:我省煤层气资源约4240亿立方米,抽采1亿立方米用于发电,可实现节能量 9.5万吨标准煤。
2.目标:实现年节能量3万吨标准煤。
3.措施:“十一五”期间,示范完成白龙山、田坝、恩洪等矿煤层气(瓦斯)发电技术项目 90项,装机44兆瓦,年发电2.53亿千瓦时,折合3.11万吨标准煤。
(五)绿色照明工程
1.目标:实现年节能量2万吨标准煤
2.措施:“十一五”期间,示范完成20项绿色照明工程,具体为:在11个集团公司、百家企业完成绿色照明示范工程10项,完成大型 LED景观照明、太阳能光伏照明、风光互补独立供电系统、大中城市交通信号灯系统示范工程5项,完成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小区、学校、医院、道路、隧道等大型公共建筑绿色照明改造示范5项,在各种场合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和高效控制系统100项。
(六)能量系统优化工程
1.目标:实现年节能量1万吨标准煤。
2.措施:“十一五”期间,示范完成能量系统优化示范工程10项,包括能量系统优化、能量梯级利用、高效能量管理系统、清洁生产等。具体示范完成钢铁能量系统优化、合成氨能量系统优化、黄磷能量系统优化、电石能量系统优化、水泥能量系统优化、烟草能量系统优化、球磨机高耐磨耗材示范应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重点行业企业技术节能工作由省经委统筹规划,各级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和企业组织实施。相关行业协会、其他节能技术服务机构要发挥技术和信息优势,指导企业完善节能管理,推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应用,促进节能技术进步。
(二)严格节能管理。加强对重点企业节能工作的检查和指导,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完善节能计量和统计,组织开展节能设备检测,编制节能规划。推行重点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师制度,实行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及公告制度,推行强制性能效标准和标识。对未完成节能目标责任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启动重点企业与国际国内同行业能耗先进水平对标活动,推动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管理水平。
(三)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力度。一要根据《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和国家有关规定,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二要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节能技术作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加大支持力度,大力开发节能技术和装备。优先支持采用自主知识产权解决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示范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要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有关行业协会和技术服务机构要抓紧编制工业锅炉节煤、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电、绿色照明等行业共性节能技术指南,组织行业共性节能技术的推广。四要扶持节能技术服务体系联合行业技术节能示范点,推行能源合同管理。科研院所、有关行业协会及节能技术服务机构要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参与企业技术节能行动。加强节能检测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四)切实加强项目管理。一要建立项目库。凡企业申请、地方审核同意上报的项目统一纳入备选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二要规范项目实施。项目实施单位要落实项目有关实施条件,认真组织项目实施。三要加强项目跟踪和管理。对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重大节能项目和节能示范工程,要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四要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和后评估工作,确保项目建设投产,如期发挥效益,实现节能目标。
附件
6大节能工程分项目节能量一览表
┌───┬────────┬────────────────────────┬───────┐
│ │ 六大节能 │ │ 年节能量 │
│序号 │ │ 主 要 内 容 │ │
│ │ 工程名称 │ │ (万吨标准煤)│
├───┼────────┼────────────────────────┼───────┤
│ │ │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 │ │
│ │ ├────────────────────────┤ │
│ │ │炉顶压差发电项目 │ │
│ │ ├────────────────────────┤ │
│ │ 余热余压 │高炉煤气发电项目 │ │
│ 1 │ │ │ 48 │
│ │ ├────────────────────────┤ │
│ │ 利用工程 │焦炉煤气发电项目 │ │
│ │ ├────────────────────────┤ │
│ │ │黄磷炉尾气发电项目 │ │
│ │ ├────────────────────────┤ │
│ │ │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蒸汽蓄热器项目 │ │
├───┼────────┼────────────────────────┼───────┤
│ │ │分层给煤、热管空预器改造 │ │
│ │ 燃煤工业锅炉│ │ │
│ │ ├────────────────────────┤ │
│ 2 │ │锅炉给水处理及锅炉清洗改造 │ 22 │
│ │ 节能改造工程│ │ │
│ │ ├────────────────────────┤ │
│ │ │锅炉自动控制、蒸汽蓄热器、自动排污 │ │
├───┼────────┼────────────────────────┼───────┤
│ │ │高效节能电机替代落后低效电机 │ │
│ │ ├────────────────────────┤ │
│ │ │风机、水泵低压变频改造 │ │
│ │ 电机系统节 │ │ │
│ │ ├────────────────────────┤ │
│ 3 │ │高压电机变频调速 │ 14 │
│ │ 能改造工程 │ │ │
│ │ ├────────────────────────┤ │
│ │ │电机软启动、先进电力电子技术传动、无功就地补 │ │
│ │ │偿、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 │ │
├───┼────────┼────────────────────────┼───────┤
│ 4 │煤层气发电工程 │利用煤层气(瓦斯)发电 │ 3 │
├───┼────────┼────────────────────────┼───────┤
│ │ │11个集团公司、百家企业完成绿色照明 │ │
│ │ ├────────────────────────┤ │
│ │ │大型LED景观照明、太阳能光伏照明、风光互补独 │ │
│ 5 │绿色照明工程 │立供电系统、大中城市交通信号灯系统 │ 2 │
│ │ ├────────────────────────┤ │
│ │ │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小区、学校、医院、道路、隧道等│ │
│ │ │ │ │
│ │ │大型公共建筑绿色照明 │ │
├───┼────────┼────────────────────────┼───────┤
│ │ │球磨机高耐磨耗材 │ │
│ │ 能量系统 │ │ │
│ │ ├────────────────────────┤ │
│ 6 │ │矿热炉采用低压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节能技术 │ 1 │
│ │ 优化工程 │ │ │
│ │ ├────────────────────────┤ │
│ │ │变压器经济运行技术 │ │
├───┴────────┴────────────────────────┼───────┤
│ 合 计 │ 90 │
└─────────────────────────────────────┴───────┘
为了做好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对标管理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主要目标
(一)到2010年,全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总体达到或接近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主要用能设备能效运行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二)建立完善重点耗能行业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体系;
(三)对进入重点用能企业的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能效限定值和能效标识建立长效节能监管机制。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节能对标管理“领跑者”试点
从5大重点耗能行业中确定有代表性的 11家重点用能企业作为“领跑者”(见附表1),开展节能对标管理。引导企业与国际、国内和省内同行业能耗先进水平相比较,从而使本企业得到不断改进,进入赶超一流企业、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制定云南省企业节能对标管理指南,推动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强化节能管理,降低能源消耗,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
(二)建立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体系
建立五大重点耗能行业的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体系,统一我省企业节能对标管理标杆。
(三)实施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对标管理
在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对标管理。
1.建立完善能耗限额对标管理相关制度。修订《云南省主要工业产品能耗限额》,据此对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能耗限额节能监察,督促能耗超标的企业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工艺,强化节能管理,逐步降低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制定云南省主要工业产品能耗限额管理办法。
2.强化节电监察管理。用电负荷在500千瓦及以上或年用电量在300万千瓦时及以上的企业应当按照《企业设备电能平衡通则》 (GB/T3484)规定,委托具有检验测试资质的单位每2至4年进行1次电平衡测试,并据此制定可行的节约用电措施;用电负荷在1000千瓦及以上的企业,应当按照《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和《产品电耗定额和管理导则》(GB/T5623)的规定,对不符合节约用电标准、规程的企业,责令限期改正。
3.加强能源计量对标管理。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计量进行监察,促进企业完善能源计量。
4.实施高耗能生产能力对标管理。对重点用能企业高耗能生产能力、工艺和设备进行节能监察,严格实施高耗能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制度。
(四)抓好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对标管理
对能源消耗量大于或等于下列一种或多种能源消耗量限定值的主要用能设备开展节能对标管理工作:电力≥100kW;煤炭、焦炭≥1t/h;原油、成品油、石油液化气≥0.5t/h;重油、渣油≥1t/h;煤气、天然气≥100立方米/h;蒸汽、热水≥ 7MW;水≥1t/h;其他≥29.26GJ/h。
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主要用能设备进行能效鉴定。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主要用能设备在试运行期间,企业必须委托具有检验测试资质的单位,依据国家标准对用能设备能效运行指标进行鉴定。不符合能效运行指标的设备,不得投入运行。
2.对在用的主要用能设备进行能效普查测试。采用企业委托政府补贴的方式,依据国家标准对重点用能企业在用的主要用能设备进行能效普查测试,促进企业对主要用能设备能效进行对标管理。
(五)开展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对标管理
1.对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开展能效限定值对标管理。根据能效国家标准(见附表2),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开展节能监察,推进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合理使用。
2.开展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能源效率标识对标管理。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开展能效标识节能监察,以保证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的高效使用。
三、组织实施
(一)2007年,组织开展11家“领跑者”节能对标管理试点,建立完善五大重点耗能行业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体系,对综合能耗在18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主要工业产品能耗限额、节电、能效限定值以及能效标识等实施节能监察,对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开展普查测试。
(二)2008年,对年综合能耗在5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其他重点用能企业主要工业产品能耗限额、节电、能效限定值以及能效标识等实施节能监察,对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开展普查测试。
(三)2009至2010年,对年综合能耗在 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其他重点用能企业主要工业产品能耗限额、节电、能效限定值以及能效标识实施节能监察,对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开展普查测试。
附表1
5大重点耗能行业“领跑者”企业名单
┌────────────┬─────────────┬───────────┐
│ 重点耗能行业 │ “领跑者”企业名称 │ 主要耗能产品 │
├────────────┼─────────────┼───────────┤
│ 黑色金属冶炼 │ 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钢铁 │
│ 及压延加工业 │ │ │
├────────────┼─────────────┼───────────┤
│ │ 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 │ 合成氨(无烟煤、焦炭)│
│ ├─────────────┼───────────┤
│ 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 云南江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黄磷 │
│ ├─────────────┼───────────┤
│ │ 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合成氨(褐煤、焦炭) │
├────────────┼─────────────┼───────────┤
│ │ 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600兆瓦机组(火电) │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 │
│ ├─────────────┼───────────┤
│ │ 国电宣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300兆瓦机组(火电) │
├────────────┼─────────────┼───────────┤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云南瑞安建材投资有限公司│ 水泥 │
├────────────┼─────────────┼───────────┤
│ │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锌、铅 │
│ ├─────────────┼───────────┤
│ 有色金属冶炼 │ 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铝 │
│ ├─────────────┼───────────┤
│ 及压延加工业 │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 铜 │
│ ├─────────────┼───────────┤
│ │ 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