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抓好村庄整治。按照政府引导、农民建设、示范引路、分步实施的要求,在抓好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启动“千村示范”工程,全省重点抓好1000个左右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20%建制村的村容村貌整治。
  四、主要措施
  (一)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着力提高耕地质量。把提高耕地质量与保护耕地面积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土地整理,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沃土工程”,保护和提升地力。引导农民多施农家肥,扩大绿肥种植面积,增加土壤有机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积极防治土壤污染。建设标准粮田50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000万亩,力争全省耕地地力普遍提高一个等级,高产稳产稻田比重提高到50%。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重点建设田间渠道、小型机埠等灌排设施,兴修中小型水库、山塘等抗旱水源工程,开展续建配套灌区的末级渠系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农田旱涝保收能力。开展节水灌溉示范,发展节水旱作农业,提高干旱缺水地方的农业生产能力。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6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70万亩。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动植物良种选育、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机械研发等领域的科研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巩固发挥杂交水稻育种优势,着力建设隆平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争取建设国家南方水稻研究基地。加快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超级杂交稻技术研究”等重大专项,选育、推广优质稻新品种和超级杂交稻新组合,配套开发节本增效和先进栽培技术,提高水稻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
  (二)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中心,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种植业突出优质,提高效益,培育新的增长点。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扩大优质稻生产,加快超级杂交稻推广,提高粮食的优质率和商品率。改造提升经济作物产业,大力发展以“双低”油菜、高支纱棉花、优质柑橘、优质绿茶、苎麻、烤烟等为重点的高效经济作物,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比较效益。养殖业突出品改,扩大规模,转变饲养方式和营销方式。稳定发展生猪和家禽,加快发展草食动物和名特优水产,支持规范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养殖水平。林业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调整森林资源结构和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优质油茶、花卉苗木、中药材为重点的经济林产业,加强用材林、工业原料林为重点的商品林基地建设,提高林产品精深加工比重,发挥森林综合效益。
  --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抓好邵阳、株洲、益阳等在建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争取新建常德、岳阳、永州、娄底、长沙等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着力建设23个“双低”油菜基地县、12个高支纱棉花基地县、18个柑桔基地县、16个优质茶叶基地县、4个优质苎麻基地县、35个外销生猪基地县、35个草食动物基地县、16个淡水水产品基地县,引导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区域和基地县集中,逐步形成10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
  --壮大龙头企业。围绕粮油棉麻、肉奶水产、果蔬茶、竹木林纸、烟草等农业产业链建设,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131”工程。全面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外向度高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力争形成10个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30个10亿元以上、100个1亿元以上的骨干龙头企业。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