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十一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特色水产。发挥淡水养殖的优势,突出发展名特优鱼类和珍珠、河蟹、中华鳖、乌龟等特种水产。以洞庭水殖、益华、东江鱼、省水产公司等为龙头,实行规模养殖,扩大加工出口。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发展到100万亩,产量达到132万吨。重点建设环洞庭湖等优势区域。
  (二)构筑兴利除害、安全可靠的防洪保障和水资源利用体系。
  顺应自然规律,调整治水思路,强化以流域、区域为单元的水利规划建设,实现从单纯的洪水控制向洪水资源化利用转变。
  --抓好洞庭湖治理。坚持防洪灌排并举、兴利除害结合,继续加强以蓄洪区安全设施、重要堤垸堤防、排涝设施、河湖疏浚、水利血防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洞庭湖综合治理。优先实施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应急蓄洪区建设,启动层山安全区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明山、岩汪湖、铁山嘴等47座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使湖区防洪治涝标准得到明显提高。粮食主产区排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
  --加快“四水”治理。实行流域开发与区域治理相结合,加快“四水”重要堤防和防洪控制性工程建设,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继续实施“四水”重要干支流堤防工程,续建皂市、高家坝、洮水等枢纽工程,尽早开工建设涔天河、雷公洞、宜冲桥、凉水口、江源、金塘冲等水库工程,扩建五强溪水库防洪库容。水利工程总供水能力达到450亿立方米。
  --加强山丘区水利建设。实行防洪抗旱并举、开源节流并重,提高抵御山洪灾害能力和抗旱能力。重点抓好21处大型灌区、141处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26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续建完成20处供水水库工程,建设五里牌、长潭河、金滩等农村水电项目,加快小流域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山丘区防灾能力明显增强,逐步解决湘南、湘西、衡邵等三大片易干旱问题。
  (三)建设山川秀美、环境友好的生态体系。
  按照科学规划、巩固成果、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要求,加强生态保护,实行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湖南。
  --加大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力度。坚持事前保护和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和有偿开发。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力度,加强湘西地区生态建设,强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区、洞庭湖湿地、“四水”上游重点水源涵养区和水土保持重点预防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实行控制性保护。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继续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突出抓好退耕还林、生态防护林、生态公益林、野生动植物保护、绿色通道等工程,抓好各类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加强森林防火与病虫害防治,有效保护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争取将我省纳入国家石漠化治理范围,加大对湘西南地区石漠化防治力度。保护重点生态公益林5643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森林面积比重达到40%。自然保护区达到126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6.1%。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重点抓好“四水”上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地区的综合治理和洞庭湖区水利血防工程建设。供水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86%,湖区血吸虫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重点防控农村工业废水废渣、养殖场畜禽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等对农田、沟渠、河道的污染,减少污染源,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业环境监测和保护,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建设支撑有力、规范有序的农业服务体系。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