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围绕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
(一)深化科研院所改革。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省委发〔2006〕20号),进一步完善科技体制改革政策,推进科研机构体制改革。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原则,加快社会公益类院所的分类改革,推进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省属科研院所人均持续创新能力,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科技决策机制,加强部门之间、地方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军民之间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整合科技资源、组织重大科技活动的能力。
(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全省“两基”攻坚任务。进一步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中央、省、市州(行业、企业)三级办学,中央、省级管理高等教育的制度。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扩大规模工作。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统筹管理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管理体制。全面改革院校人事制度,完善贫困学生助学贷款及救助制度,推进高校、高中阶段或非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后勤社会化,实行校长聘任制和教师准入制度,创新激励机制。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05〕14号)和《甘肃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文化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省委办发〔2006〕45号),扎实推进省直试点单位和兰州市、嘉峪关市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努力在深化文化单位内部改革、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以资本为纽带,做大做强一批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重点抓好甘肃新华发行集团的组建工作,积极推动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甘肃广电集团、读者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转变机制,增强竞争力。
(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国家出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做好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药品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食品药品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卫生网络,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完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工作,促进药品安全合理使用,改善城乡卫生服务条件。力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全部农村人口,规范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管理、运行和监督体制。规范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